A. | 可在外壳中找到35S、34S、31P | |
B. | 可在子代噬菌体中找到32P、34S、31P | |
C. | 可在外壳中找到32P、34S、31P | |
D. | 可在DNA中找到32P、34S、31P |
分析 1、用35S、32P 标记噬菌体,34S、31P标记细菌,由于P是DNA的特征元素,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所以DNA分子中不含S元素,蛋白质分子中不含P元素.
2、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解答 解:A、子代噬菌体外壳的成分是蛋白质,且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所以不可能在外壳中找到31P和35S,A错误;
B、子代噬菌体合成时以细菌的成分为原料,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中找到32P、34S、31P,B正确;
C、蛋白质分子中不含P元素,只可在外壳中找到34S,C错误;
D、由于DNA分子的组成元素为C、H、O、N、P,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于细菌,所以只可在DNA中找到32P、31P,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成分及相应的组成元素;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再根据题干信息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蛋白质和核酸在人体内彻底分解的产物不同 | |
B. | 蛋白质和核酸都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 |
C. |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由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 |
D. |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体的能源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B. | 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揭示了自由组合定律 | |
C. | 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 |
D. |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发现基因呈线性排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但是其变异能遗传给后代 | |
B. |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 | |
C. | 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变为AaB,此种变异为染色体变异 | |
D. |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会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肝细胞中的溶酶体能够通过水解肝糖原释放葡萄糖而升高血糖 | |
B. | 胰岛B细胞中的溶酶体具有加工和激活胰岛素的作用 | |
C. | 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部位的细胞中溶酶体使细胞“自杀”而亡 | |
D. | 小肠上皮细胞中的溶酶体分泌蛋白酶和脂肪酶使食物成分被消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未分化、分化、衰老、凋亡 | B. | 分化、衰老、未分化、凋亡 | ||
C. | 衰老、分化、未分化、凋亡 | D. | 分化、未分化、衰老、凋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能合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B.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是均匀对称分布的
C.用溶菌酶可以破坏细菌细胞壁
D.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流动性的基础,只有具有选择性,才能实现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