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观察大肠杆菌和酵母菌时需要对细胞染色,所用的染色剂分别是(  )
A.草酸铵结晶紫和碘液B.甲基绿-派洛宁染液和碘液
C.碘液和草酸铵结晶紫D.伊红-美蓝试剂和醋酸洋红

分析 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是一种组织或细胞染色时常用的可以吧细胞核染成深紫色的染色液,常用于细菌染色.
碘液能够使真核细胞核着色

解答 解:A、碱性染料的染色部分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常用作简单染色的染料有美蓝(或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结晶紫、碱性复红等.碘液能够使细胞核着色.A正确;
B、甲基绿-派洛宁染液是为DNA和RNA染色的染色剂,B错误;
C、碘液能够使真核细胞核着色,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常用于细菌染色,C错误;
D、醋酸洋红是给染色体着色的,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各种染色剂的用法,平时注重相关内容的积累有助于解答此类试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有何关系,现有两种假设:
假设1: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假设2:只有当刺激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1)请在上面坐标图中画出上述两种假设相对应的实验结果.
(2)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测得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丙图),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上述两种假设哪一种正确?假设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培养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纤维素、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愈伤组织,然后经过再分化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养技术称为植物体细胞杂交.
(2)上述杂种植株属于多倍体.假设甲和乙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前者染色体联会异常而后者染色体联会正常.
(3)这种杂种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顶芽、不定芽、腋芽(答对一个即可)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
C.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出4种叶绿体色素
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相同的
B.基因突变的方向由环境决定
C.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间期
D.A基因可以突变为a,但a不能突变为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过程的部分图解,根据图解回答:

(1)当人体缺乏酶2或酶3时,都会引起黑色素无法合成而导致白化病.但只缺乏酶1时,却能够正常合成黑色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食物中含有酪氨酸.
(2)当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后,人的血液中苯丙酮酸的含量将会增加,因而可能损害神经系统,导致白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对一个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共有两个着丝点B.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C.共有四条染色体D.共有八个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靠山的人对山上的林木乱砍滥伐,靠水的人则对水中的生物乱捕滥猎,都对各自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那么,在治理和恢复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的原理是(  )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
C.整体性原理D.协调和平衡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根据蛋白质合成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在表格中填入相应的英文字母.
DNA1GCATGC
2CGTACG
mRNAGCAUGC
tRNACGUACG
氨基酸丙氨酸(密码子为GCA)半胱氨酸(密码子为UG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