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A.糖蛋白B.磷脂C.脂肪D.核酸

分析 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的功能为细胞识别,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解答 解:A、蛋白质和多糖形成的糖蛋白,能进行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等功能,A正确;
B、磷脂形成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支持着蛋白质,B错误;
C、细胞膜的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和多糖,没有脂肪,C错误;
D、核酸分为DNA和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下图中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图丙为叶肉细胞中有关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左侧(左侧/右侧)位置处.
(2)对叶片来说,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对应图丙中存在的箭头有(填字母)abcd.
(3)在图乙中,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200毫升(假设随光照的增强,植物体的温度不变).
(4)为了防止无关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新鲜叶片改为等量的经消毒的死叶片.如果对照组在相同光照情况下,刻度管中的红色液滴向右移了5毫米,其原因环境物理因素(如温度变化等)对实验的影响.
(5)如果将试管中的CO2缓冲液改为水,则实验测得的数据指标是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差值.
Ⅱ、丙图表示某C3植物的部分细胞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a~f代表O2或CO2,丁图表示温度对该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CO2释放量为指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夏季晴天的正午,丙图a~f过程中可以发生的是a、b、c、d.
(2)丁图中在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3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一定需要较长时间
B.三倍体西瓜的培育原理属于染色体变异
C.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D.诱变育种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该菌株的基因结构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生物体内信号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信号分子不都是蛋白质但都是有机物
B.信号分子合成后释放到细胞外需要消耗能量
C.信号分子虽不构成细胞结构,但能起调节作用
D.信号分子在完成信息传递后,数量和性质可能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种蛋白酶是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蛋白酶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129个氨基和129个羧基
B.该蛋白酶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该蛋白酶分子共有129个肽键
D.用含该蛋白酶的洗衣粉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面的例子中属于生命系统种群层次的是(  )
A.一棵月季花B.一片花园内的月季花
C.栽有月季花的一片花园D.一片花园内的月季花、蝴蝶等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17100
氮气1710
空气328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有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吉林省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导致慢性胃炎和肠胃溃疡病,我国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此类胃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尤其是在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对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的分析,合理的是( )

A.疫苗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B.疫苗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免疫效果显著增强

D.疫苗不断刺激效应 T 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鉴定蛋白质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用现配
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可能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砖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