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此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明显增多 | |
B. | 若某健康人A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A、C两点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后引起的抗体浓度的变化,则AB、CD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都来自两种细胞的分化 | |
C. | 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一天内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 | |
D. | 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AB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肝脏在BD段起到了重要作用 |
分析 1、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解答 解:A、AB血液流量增加,加强散热,表明这时环境温度高,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通过调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A错误;
B、AB为第一次接触该抗原,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CD段为二次免疫,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B错误;
C、人属于恒温动物,体温通过调节维持稳定,C错误;
D、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则胰岛素分泌量增加,降低血糖浓度,CD段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升高血糖浓度,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来调节血糖浓度,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体液调节和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④ | B. | ③ | C. | ② | D. | 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 B. | 补充体内水分 | ||
C. | 补充无机盐 | D. | 补充体内的营养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浆细胞、效应T细胞核中一般不发生①④⑤过程 | |
B. | 需要以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的过程有②⑤ | |
C. | ①过程以DNA两条链作为模板,②过程以DNA一条链中的某些片段作为模板 | |
D. | 依据②③过程的原理,人们可根据蛋白质分子结构推出细胞内相应基因的碱基序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图1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乙~丙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
B. | C组的细胞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 | |
C. | 要获得图2所示的结果,用睾丸作为研究对象比卵巢所得结果更可靠 | |
D. | 图2中,D组表示精细胞,E组表示精原细胞,也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淋巴细胞仅存在于淋巴中 | |
B. | B细胞和浆细胞都能识别抗原 | |
C. | 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 | |
D. | B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T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三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1秋•天津校级期末)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2•天津校级模拟)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凡是尿液检出葡萄糖的人就是糖尿病患者 | |
B. | 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引起呆小症 | |
C.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 |
D. | 对花粉过敏者避免再次过敏的方法是避免接触过敏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