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A、稳态调节不一定都有反射弧的参与,如血液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H2CO3/NaHCO3,A错误;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稳定、动态平衡,而不是固定不变的,B正确;
C、人体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主要通过免疫调节,并不是许多系统参与,C错误;
D、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也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脊髓和下丘脑,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象,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CC,丙产生的细胞基因型必为ABC和abC
B.甲细胞形成乙细胞和丙细胞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通常都能遗传到子代个体中
C.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科研所为了研究开发痢疾疫苗、研究T细胞功能及免疫机理,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第一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抗体合
成程度
正常的鼷鼠未接种+
正常的鼷鼠接种+++++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未接种+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接种+
摘除胸腺后注入
T细胞的鼷鼠
接种++++
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与甲组相比,乙组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当第二次接种时,鼷鼠第一次接种产生的一定量的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戊组与丁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T细胞的帮助,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摘除胸腺后,体内T细胞大量减少,体液免疫中抗原呈递受阻所致.
(3)若将题目中病原体痢疾杆菌换成病毒,接种病毒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彻底消灭它.
(4)为验证T细胞是属于细胞免疫的细胞,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
实验组: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
对照组:不切除胸腺;移植异体器官被排斥.
最后:实验组再输入T淋巴细胞;移植又被排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为测量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放出O2的实验装置.

水槽内注有清水,倒置的量筒内也充满了清水.提前制作大小相同的圆形小滤纸片若干.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1:
①制备新鲜动物肝脏的研磨液,②将4片圆形小滤纸片在肝脏研磨液中浸泡后取出,并贴在反应小室上侧的内壁上(如图A所示);③向反应小室内加入10mL3%H2O2溶液(如图A所示);④将反应小室旋转180℃,放置水槽中(装置如图B);⑤每隔30s读取并记录量筒中水面的刻度一次,共进行5min.
请根据实验l,设计一对照实验(实验2)探究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1)实验原理: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它可以催化H2O2分解成水和O2;分别用不同量的酶催化H2O2分解,根据O2的生成量可以探索酶浓度与酶促反应的关系.
(2)结合实验1,简要叙述实验2的设计思路:只改变圆形滤纸片的数量,其他方法步骤同实验1.
(3)请设计一个用于记录上述实验观察结果的表格(记录的单位是mL/30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各项作为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理想材料是(  )
A.韭菜B.菠菜C.D.葡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多肽链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了变化.如图是该病的病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过程表示DNA碱基序列发生的改变,这种改变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的碱基替换.
(2)图中②示转录的过程.此过程首先按照A、T、C、G分别与U、A、G、C配对的原则开始进行.
(3)图中③的过程称为翻译,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核糖体.人的血红蛋白由4条多肽链574个氨基酸构成,在完成③过程后,至少脱去570个水分子.
(4)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为GAA或GAG,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U或CAC,天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或GAC,缬氨酸的密码子为GUA、GUU、GUC或GUG.图中氨基酸甲是谷氨酸;氨基酸乙是缬氨酸.
(5)目前已知若血红蛋白中某位点的亮氨酸被脯氨酸代替也能使人患镰刀形细胞贫血症.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的特点.
(6)研究发现,携带上述突变基因的个体减少患某种疾病而死亡的可能.这提示杂合体比纯合体具有更多的基因功能,也解释了突变基因多害少利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细胞膜上的(  )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
A.磷脂B.蛋白质C.脂肪D.胆固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pBR322质粒是基因工程中经常选用的工具,如图Ⅰ所示.目的基因如果插入质粒的某抗性基因中,将使该基因失活.为了检查运载体是否导入原本无Ampr 和Tetr的大肠杆菌,将大肠杆菌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如图Ⅱ的菌落.再将灭菌绒布按到培养基上,使绒布面沾上菌落,然后将绒布按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如图Ⅲ的结果(空圈表示与Ⅱ对照无菌落的位置).
(1)pBR322质粒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是作为运载体.

(2)如图是pBR322质粒上被某种酶识别的一段特定序列.a处被切割后,产生的暴露出来的单链碱基序列是-TGCA或ACGT-.如果要从生物细胞中分离目的基因,首先需要进行基因定位,然后再用上述酶切割.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起来的酶作用于图中的a处.
(3)与图Ⅲ空圈相对应的图Ⅱ中的菌落表现型是能抗氨苄青霉素,但不能抗四环素,由此说明目的基因插入了Tetr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表示白细胞吞噬并消灭细菌的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中填写图中指示相应细胞器的字母):
(1)白细胞能吞噬细菌,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性有关.
(2)图中“小泡”是一种细胞器,该细胞器的名称是溶酶体,其内部含有水解酶,这些水解酶先在[D]核糖体合成,再经内质网加工后运输到[A]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最后由小泡运到吞噬泡内,将细菌分解.上述过程需要的能量主要由[B]线粒体提供.
(3)与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白细胞中缺少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