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B中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图中曲线表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答 解:(1)图A中将幼苗水平状态放置,由于重力的作用,所以A中生长素大部分分布在幼芽和幼根的近地侧.由于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且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因此,豌豆幼芽和幼根继续生长的方向分别是:幼芽向上,而幼根向下.
(2)由A可知,生长素促进根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是10-10mol/L,即浓度最小,而促进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是10-8mol/L,所以根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度比芽强.根据图中曲线可知,生长素浓度为10-7mol/L时,抑制根的生长,却强烈地促进芽的生长.根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度比芽高.
(3)由图示可知,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的器官之间的相关性可表述为: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同一器官的影响不同.
故答案为:
(1)重力 向上 向下
(2)促进生长 抑制生长 高
(3)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同一器官的影响不同.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重点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有关生长素的知识答题,同时能根据曲线图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属于中等难度试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人成熟红细胞代替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DNA和RNA的分布的观察实验 | |
B. | 用菠菜叶下表皮细胞代替黑藻细胞进行叶绿体观察实验 | |
C. | 用成熟叶肉细胞代替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 |
D. | 根尖成熟区细胞代替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观察实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孩子乙是亲生的,孩子甲或孩子丙是收养的 | |
B. | 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frac{1}{4}$ | |
C. | 控制孩子乙眼睛颜色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 | |
D. | 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遗传因子是杂合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检测蛋白质的原理是蛋白质与双缩脲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 |
B. |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观察的实验现象是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和细胞大小 | |
C. |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预实验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 |
D. |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中模拟活动本身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数学模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
B. | 孟德尔依靠实验和类比推理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 | |
C. | 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侵染小鼠,推测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D. | 高斯建立的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属于数学模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颤藻在分裂过程中出现基因重组 | |
B. | 线粒体是颤藻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 |
C. | 颤藻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中也有 RNA 的存在 | |
D. | 核糖体是颤藻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 mRNA 组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受精卵有丝分裂产生的所有细胞具有相同的核遗传信息 | |
B. | 细胞数目的减少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 |
C. | 受精卵发育成幼虫过程细胞内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 | |
D. | 线虫的发育过程是基因组在一定时空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细菌中没有染色体,所以繁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 |
B. | 该细菌无高尔基体,无法形成细胞壁 | |
C. | 该细菌环状DNA中也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且其遗传特征主要由DNA决定 | |
D. | 与酵母菌相比,结构上的主要差异是该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