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蝌蚪生长到一定程度开始变态以适应陆栖生活,其外观上出现成对的附肢,尾部逐渐萎缩最后消失(褪尾现象).正常情况下,从孵化出蝌蚪到形成成体幼蛙,大约需要3个月左右时间.为探索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甲状腺激素和甲硫咪唑对蝌蚪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实验设计如表1所示,实验结果如表2和图1所示,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表1 实验处理表
 1234
甲状腺激素片1mg/天2mg/天
甲硫咪唑5mg/天
蝌蚪只数10101010
平均体长17.217.41717.4
注:实验前各组蝌蚪的平均体长差异不显著.可以进行实验
表2  不同药物、不同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处理蝌蚪的前后肢生长情况
 1d4d8d14d19d24d
1号组0002后2后3后
2号组02后3后5后6后3前7后
3号组03后6后7后3前8后6前9后
4号组00003后3后
注:“2后”表示有2只蝌蚪出现后肢,“3前”表示有3只蝌蚪出现前肢,其他以此类推,1d表示1天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浓度、甲硫咪唑的有无,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蝌蚪的初始体长、蝌蚪的数量、蝌蚪的孵化时间、培养时间等(至少写两项).
(2)分析表2结果,由1、2、3组实验对照可得出的结论有: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或一定浓度范围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越高,促进蝌蚪发育的能力越强),由1、4组实验对照可以推测甲硫咪唑对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具有抑制作用.
(3)分析图中1-4组蝌蚪体长增长情况可知,在蝌蚪生长发育的某时期加入甲状腺激素抑制蝌蚪体长的增长速度,第3组8d后体长出现负增长,可能是本实验使用的蝌蚪在进行实验时已生长发育到了某一阶段,8d后已经开始出现褪尾现象.

分析 解答生物实验题关键是要把握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即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等.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是通过细胞的代谢,增加产热等.

解答 解:(1)本实验为探索甲状腺激素和甲硫咪唑对蝌蚪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结合曲线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甲状腺激素的有无(或浓度)、甲硫咪唑的有无.无关变量有蝌蚪的初始体长、蝌蚪的数量、蝌蚪的孵化时间、培养时间等.
(2)1、2、3组实验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不同,一定浓度范围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越高,促进蝌蚪发育的能力越强,1、4组实验的变量是甲硫咪唑的有无,结合表2处理结果数据可知,甲硫咪唑有抑制作用.
(3)由图1可知,加入甲状腺激素后体长增长速率变慢,即抑制体长增长.蝌蚪尾部消失,使体长变短.第3组8d后体长出现负增长,可能是本实验使用的蝌蚪在进行实验时已生长发育到了某一阶段,8d后已经开始出现褪尾现象.
故答案为:
(1)甲状腺激素的有无(或浓度)、甲硫咪唑的有无     蝌蚪的初始体长、蝌蚪的数量、蝌蚪的孵化时间、培养时间等
(2)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或一定浓度范围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越高,促进蝌蚪发育的能力越强)    抑制    
(3)抑制    褪尾

点评 本题信息量较大,主要是考查实验探究和相关激素的作用,意在提高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小组已培育出中国首例转基因猕猴.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灵长类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如图是转基因猕猴培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过程②中常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
(2)如果⑤过程在体外进行,那么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MⅡ中期,精子需要获能.受精过程中精子头部接触卵细胞膜时产生透明带反应反应,以防止多精入卵.
(3)在体外培养受精卵时,为了维持无菌、无毒环境,定期向培养液添加抗生素.受精卵发育到囊胚时期,开始分化,该时期内细胞团属于胚胎干细胞.
(4)图中⑦过程称为胚胎移植,为使代孕雌猴与供体雌猴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此前需对代孕雌猴做同期发情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一上第1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不符合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是

A.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有大型杂食性鱼类甲,其食物$\frac{1}{2}$来自浮游植物乙,$\frac{1}{4}$来自草食性鱼类丙,$\frac{1}{4}$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丁.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和丁存在着竞争关系
B.从理论上计算,甲每增加1kg体重,最少需要乙提供360kg的物质
C.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则DDT浓度最低的生物是乙
D.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线粒体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质基质
B.植物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O2被相邻细胞利用要跨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C.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碘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D.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中要跨过3层生物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埃博拉病毒(EBV)的遗传物质是一种单链RNA,EBV感染后可能导致人体患埃博拉 出血热(EBHF).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质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并启动下图途径进行增殖,进而导致人体患病.下列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
A.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B.过程②中需要的氨基酸与tRNA的种类、数量相同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D.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将引起EBH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表示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过程,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能够在生物膜上完成的过程是2、5、6、7、8
B.过程3是转录,4是逆转录,3、4的进行都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
C.图中7过程需要1过程的参与,而8过程中同时进行了2过程
D.埃博拉病毒的细胞内能完成1、2、4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表是自然演替下某群落植物种类组成的变化情况.
演替阶
段编号
物种总数(种)乔木层优势物种数(种)
乔木灌木藤本草本针叶树阔叶树
A732613
B420330
C18741006
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演替早期的阶段是B(填编号),依据是群落的物种数少、结构简单;若该群落是在原始森林被砍伐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的,则此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2)据表推测,动物种类最多,分层现象最复杂的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是C(填编号);在三个演替阶段中,若群落遭受同等程度的破坏,则恢复力稳定性最高的阶段是B(填编号).
(3)不同演替阶段中乔木层的优势树种不同,主要原因是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后期树种具有适应当前环境的能力更强或竞争能力更强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的探究实验.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①在实验中,如果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增加稀释倍数.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正确的计数方法是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
②表是某小组记录的实验结果:
时间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
酵母菌数(万个/毫升)32127762824819821820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第4天开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基本停止,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有营养物质、代谢废物、pH、溶氧等(只要合理即可)(举一例).
(2)该小组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氧浓度(%)abcd
产生CO2的量 (mol)912.51530
产生酒精的量 (mol)96.560
据表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浓度,在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