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农杆菌转化法(约80%的转基因植物都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
1、农杆菌转化法的具体过程:
(1)利用土壤的Ti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即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Ti质粒上.
(2)将整合了目的基因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细胞内.
(3)利用土壤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该过程实际上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导入植物细胞内.
(4)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进入植物细胞后,可以把自己的一段基因整合到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这段基因中包含了目的基因.
2、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3、农杆菌特点: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
4、转化:目的基因插人Ti质粒的T-DNA上 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解答 解:(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
(2)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在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3)基因表达载体的本质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这种结合完成后才能驱动目的基因通过转录合成mRNA.终止密码子是目的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的终止信号.
(4)用两种限制酶XbaI和SacI(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
甲:该Ti质粒中含有限制酶XbaI和SacI的切割位点,且用这两种酶切割可将目的基因插入T-DNA中,甲正确;
乙:该Ti质粒中不含限制酶SacI的切割位点,乙错误;
丙:该Ti质粒中含有限制酶XbaI和SacI的切割位点,但用这两种酶切割不会将目的基因插入T-DNA中,丙错误;
丁:该Ti质粒中不含限制酶XbaI的切割位点,丁错误.
故选:甲.
故答案为:
(1)稳定存在
(2)DNA连接 磷酸二酯
(3)脱氧核苷酸 RNA聚合酶 转录 终止密码子
(4)甲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一 | 实验二 |
P黄色子叶甲×绿色子叶乙 ↓ F1黄色子叶丙 绿色子叶 1:1 | P 黄色子叶丁 ↓自交 F1 黄色子叶戊 绿色子叶 3: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组别 |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丁组 |
处理方式 | 不作处理 | 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 | 赤霉素处理顶芽 | 切去顶芽,赤霉素处理切口 |
侧芽生长情况 | 生长受抑制 | 抑制解除,侧芽生长 | 抑制作用加强 | 快速生长 |
A. | 由顶端优势可知,生长素浓度越高,侧芽生长越快 | |
B. | 比较甲、乙组可知,细胞分裂素可加速顶芽生长素的分解 | |
C. | 比较丙、丁组可推测,赤霉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可能与顶芽无关 | |
D. | 比较甲、丙组可知,用赤霉素处理顶芽可能使顶端优势现象更明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这种种群数量波动方式属于非周期波动 | |
B. | 气候、食物、领域行为等外源性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极为强烈 | |
C. | 猞猁捕食雪兔后同化的能量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 | |
D. | 雪兔属于小型哺乳类,因此其存活曲线与人类类似,接近凸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