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生物圈中的部分物质循环。A、B、C、D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此图为硫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X气体伤害植物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除①过程吸收X外,还有部分X转化成的其他物质进入土壤或水体中,并以的方式被A吸收,再用于合成蛋白质等有机物。X气体造成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
(2)若此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完成①过程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若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A经④过程供能的比例为x,则按最低传递效率计算,需要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一组数据是几种类型态系统地下部分重量(R)和地上部分(S)的比值。
A.R/S=1.0 B.R/S=11 C.R/S=3 D.R/S=0.213
请根据数据分析回答:
Ⅰ.对贫瘠恶劣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类型生态系统的植物。
Ⅱ.对太阳能利用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类型生态系统的植物。
Ⅲ.假设C和D分别是两种高产农作物,收获的分别是它们的主要部分。则C作物收获的可能是它的_______部分。
(1)叶主动运输SO2的排放量远远超出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
(2)太阳能y=100a-90xa
(3)Ⅰ.BⅡ.DⅢ.地下
本题以生态系统结构为核心命题点,考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知识点,考查学生识图提取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表示生物变量关系的综合能力。由图分析可知,大气中的气体X可以分别代表CO2、SO2、N2,A是生产者,B与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理清这些生态系统的成分后,解题就层次清楚。(1)题分析题目后,迁移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答题,属识记内容,难度不大。(2)题的第2问,求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则要先根据题意列出该图中的有关食物链,能量在各营养级中的传递应按10%的传递效率,据下列关系式,列出函数式:
(a-xa)×10×10(a-xa)×10a-xa
∴ y=10xa+(a-xa)×10×10
y=100a-90xa
(3)植物的地上部分主要是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其中叶是利用太阳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的器官,R/S的比值越小,地上部分重量越大,则相应叶的面积也越大,则Ⅱ问选D。地下部分主要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地下部分越发达,越有利于生物生活在贫瘠的土壤中,所以第Ⅰ问选R/S比值最大的,则根系发达,所以选B。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暴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控制蓝藻疯长,同时“变废为宝”是减轻“绿色灾害”的有效途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细胞结构分析,蓝藻属于________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________和固氮作用,这在生物界中是十分独特的,对整个生物圈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蓝藻与其他水生生物构成了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
(3)下表为某湖泊不同营养状态的各种藻类种群组成情况。
营养状态 | 藻类种群组成 | |||||
铜绿微 囊藻 | 鱼腥藻 | 斜生栅 藻 | 汉氏菱 形藻 | 薄甲藻 | 小定鞭 金藻 | |
重度富营养 | 50% | 25% | 14% | 10% | 0.5% | 0.5% |
中度富营养 | 5% | 40% | 42% | 12% | 0.5% | 0.5% |
轻度富营养 | 0% | 25% | 60% | 14% | 0.5% | 0.5% |
贫营养 | 0% | 0.5% | 10% | 11.5% | 10% | 6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重庆市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暴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控制蓝藻疯长,同时“变废为宝”是减轻“绿色灾害”的有效途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细胞结构分析,蓝藻属于________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________和固氮作用,这在生物界中是十分独特的,对整个生物圈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蓝藻与其他水生生物构成了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
(3)下表为某湖泊不同营养状态的各种藻类种群组成情况。
营养状态 |
藻类种群组成 |
|||||
铜绿微 囊藻 |
鱼腥藻 |
斜生栅 藻 |
汉氏菱 形藻 |
薄甲藻 |
小定鞭 金藻 |
|
重度富营养 |
50% |
25% |
14% |
10% |
0.5% |
0.5% |
中度富营养 |
5% |
40% |
42% |
12% |
0.5% |
0.5% |
轻度富营养 |
0% |
25% |
60% |
14% |
0.5% |
0.5% |
贫营养 |
0% |
0.5% |
10% |
11.5% |
10% |
68% |
据表分析,检测水中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是__________,在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如图所示)可治理水体污染,改善水质。其机理正确的是( )
①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
②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4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③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④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5)蓝藻资源化利用有多种方式。绿色能源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由此推测蓝藻体内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类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山西省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爆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控制蓝藻疯长,同时“变废为宝”是减轻“绿包灾害”的有效途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细胞结构分析,蓝藻属于________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____________和固氮作用,这在生物界是十分独特的,对整个生物圈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蓝藻与其他水生生物构成了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由于某些蓝藻具有气囊,在水域中有趋表聚集的现象,从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看,这些蓝藻处于其上层。
(3)下表为某湖泊不同营养状态的各种藻类种群组成情况。
营养 状态 |
藻类种群组成 |
|||||
铜绿微 囊藻 |
鱼腥藻 |
斜生 栅藻 |
汉氏菱 形藻 |
薄甲藻 |
小定鞭 金藻 |
|
重度富 营养 |
50% |
25% |
14% |
10% |
0.5% |
0.5% |
中度富 营养 |
5% |
40% |
42% |
12% |
0.5% |
0.5% |
轻度富 营养 |
0 |
25% |
605 |
14% |
0.5% |
0.5% |
贫营养 |
0 |
0.5% |
10% |
11.5% |
10% |
68% |
据表分析,检测水中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如图所示)可治理水体污染,改善水质。其机理正确的是
( )
①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 ②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③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④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5)蓝藻资源化利用有多种方式。从蓝藻中可以提取能发出紫色荧光的藻蓝蛋白,可作为生物实验研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色能源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由此推测蓝藻体内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类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爆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控制蓝藻疯长,同时“变废为宝”是减轻“绿色灾害”的有效途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细胞结构分析,蓝藻属于________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____________和固氮作用,这在生物界是十分独特的,对整个生物圈_____________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蓝藻与其他水生生物构成了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由于某些蓝藻具有气囊,在水域中有趋表聚集的现象,从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看,这些蓝藻处于其上层。
(3)下表为某湖泊不同营养状态的各种藻类种群组成情况。
营养 状态 | 藻类种群组成 | |||||
铜绿微 囊藻 | 鱼腥藻 | 斜生 栅藻 | 汉氏菱 形藻 | 薄甲藻 | 小定鞭 金藻 | |
重度富 营养 | 50% | 25% | 14% | 10% | 0.5% | 0.5% |
中度富 营养 | 5% | 40% | 42% | 12% | 0.5% | 0.5% |
轻度富 营养 | 0 | 25% | 605 | 14% | 0.5% | 0.5% |
贫营养 | 0 | 0.5% | 10% | 11.5% | 10% | 68% |
据表分析,检测水中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如图所示)可治理水体污染,改善水质。其机理正确的是( )
①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 ②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③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④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5)蓝藻资源化利用有多种方式。从蓝藻中可以提取能发出紫色荧光的藻蓝蛋白,可作为生物实验研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色能源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由此推测蓝藻体内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类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