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乙细胞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乙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 |
B. | 若A基因在图甲1号染色体上,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a基因在染色体5上 | |
C. | 若丁发生在丙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最终产生的子细胞基因组成有4种 | |
D. | 甲乙丙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均为1:1 |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且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过交叉互换,即发生基因重组.
解答 解:A、由丙细胞可知该生物为雌性动物,因此乙细胞表示极体,A错误;
B、甲细胞中1号和5号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B错误;
C、若不发生交叉互换,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2种基因型的子细胞,若发生交叉互换,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可形成4中基因型的子细胞,C正确;
D、甲乙细胞中,着丝点已分裂,其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均为1:1,而丙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其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均为1:2,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组别 | 亲本 | 子代 | |
母本(基因型)×父本(基因型) | 雌 | 雄 | |
A | ZaW×ZAZA | 正常蚕 | 正常蚕 |
B | ZAW×ZaZa | 油性蚕 | 正常蚕 |
C | ZaW×ZAZa | 正常蚕、油性蚕 | 正常蚕、油性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适量浇水 | B. | 耕地松土 | C. | 提高温度 | D. | 增加光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具有核糖体的细胞也具有中心体 | |
B. | 中心体同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 |
C. | 核糖体和中心体均含有蛋白质和DNA | |
D. | 核糖体在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噬菌体中均有分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细胞周期 | G1 | S | G2 | M | 合计 |
时长 | 10 | 7 | 3.5 | 1.5 | 22 |
A. | M期的全部细胞需要11.5小时后才能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 | |
B. | G2期的细胞数目将保持不变 | |
C. | 22小时之后,所有的细胞都将停留在G1期和S期的交界处 | |
D. | 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之前,处于S期的细胞数量将是最多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乙、丙三种物质都不含高能磷酸键 | |
B. | 植物体内能量1可用于CO2的固定,能量2来自水的光解 | |
C. | 乙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TP可为转录过程提供能量 | |
D. | 人在饥饿时,细胞中的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突变一定是可遗传变异 | |
B. | 基因突变主要是由于转录过程发生差错导致的 | |
C. | 基因突变会导致人体内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 |
D. | SLC35D3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乙细胞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 | |
B. | 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 |
C. |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 |
D. | 甲细胞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乙细胞是成熟的生殖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高考一模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细辛是一种在森林下生活的植物,滨藜是一种在沙漠中生活的植物.如图是光照强度对两种植物(甲、乙)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请据图作答:
(1)图中代表滨藜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是 ;b1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部位有 ,水参与反应并产生[H]的部位有 .
(2)图中e点时,限制甲植物增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限制乙植物增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此时固定CO2量较多的植物是 .
(3)图中b1点的含义是 .若将植物移植到缺Mg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b2点将向 移.
(4)若探究温度对细辛叶片细胞呼吸强度的影响,则该实验需在 一条件下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