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自然界中,和花生相比,玉米更适合生长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环境,其利用低浓度CO2的能力也远远高于花生.某科研小组选取玉米和花生为实验材料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甲图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乙图表示夏季晴天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丙图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CO2浓度下CO2净吸收速度,请结合上述三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或卡尔文循环)过程,此过程中三碳化合物被NADPH还原,碳元素的转移途径是CO2→C3→(CH2O)
(2)乙图中d曲线表示花生(玉米/花生) 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12点到14点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较高、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3)丙图中植物A是玉米(玉米/花生),如缺乏Mg,植物A的CO2补偿点应向移动.在CO2浓度100umol/mol时,植物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呼吸强度.如果把植株A和植株B种植在一个一直给以适宜光照的密封无色玻璃容器中,植物B(植株A/植株B)先死亡.
(4)丙图中植物A是在CO2浓度350umol/mol后,限制植物A叶肉细胞吸收CO2速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

分析 (1)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 +C5$\stackrel{酶}{→}$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_{[H]、ATP}^{酶}$(CH2O)+C5+H2O
(2)花生是喜阴植物,玉米是喜阳植物,耐寒能力较强,因此乙图中d曲线表示花生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c曲线表示玉米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17点到18点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解答 解:(1)甲图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三碳化合物被〔H]还原,碳元素的转移途径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2)题目中玉米更适合生长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早的环境中,其利用CO2的能力也远远高于花生,而花生是喜阴植物,所以乙图中d曲线表示花生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8点到10点,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12点到14点在中午由于温度高,蒸腾作用强,植物为了降低水分的流失,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的供应不足,影响了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进而影响了光合作用强度.17点到18点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3)由于“玉米更适合生长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环境,其利用CO2的能力也远远高于花生”所以玉米的二氧化碳的补偿点比较低,植物A是玉米;在CO2浓度100umol/mol时,植物B处于光补偿点,此时整个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是植物体内含有许多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却又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植物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强度.由于植物A的二氧化碳补偿点较低,所以把植株A和植株B种植在一个一直给以适宜光照的密封无色玻璃容器中,当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植物B无法利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而先死亡.
(4)在CO2浓度约为350umol/mol时,植物A的光合速率不再上升,因此限制植物A叶肉细胞吸收CO2速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
故答案为:
(1)暗反应(或卡尔文循环)      NADPH         CO2→C3→(CH2O)
(2)花生           温度较高、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3)玉米>植物B
(4)光照强度和温度

点评 本题以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正确的识别坐标曲线图、模式图;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高二下期中考试I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 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 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 D. 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②B.②⑤C.③④D.①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B.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C.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盐城建湖二中高二5月阶段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Ⅰ.某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作载体来包埋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的活性和酶的数量)

(1)从图1可以看出:固定化小麦酯酶比游离的小麦酯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

(2)从图2可以看出:海藻酸钠浓度为 时的小麦酯酶活力最强。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的原因是

Ⅱ.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如下:

①活化酵母细胞:称取定量干酵母与定量蒸馏水混合并搅拌,使酵母细胞活化;

②配制饱和氯化钙溶液:将氯化钙溶解在定量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饱和氯化钙溶液;

③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在定量的海藻酸钠中加入定量的蒸馏水,用大火加热,使其迅速溶解,配制成溶液;

④海藻酸钠溶液和酵母细胞混合:将活化的酵母细胞迅速加入到刚配制成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⑤固定化酵母细胞:用注射器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将海藻酸钠和酵母细胞混合液滴加到配制好的饱和氯化钙溶液中,观察凝胶珠形成。

(1)请你改正其中两处错误的操作:第一处是 ;第二是

(2)刚形成的凝胶珠要在饱和氯化钙溶液中浸泡30 min左右,目的是

(3)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则说明海藻酸钠浓度 (过低/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对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如图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图可推知,与P点相比,Q点限制单株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CO2浓度,由甲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2)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B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大于、等于、小于)与细胞呼吸.一昼夜内植株是否显示生长?生长并说明理由F点低于A点.由乙图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密闭大棚种植作物时要注意适当补充CO2
(3)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根据这两个数据能(填“能”或者“不能”)计算每小时实际光合作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苦荞是一种有名的经济植物,全世界唯独在中国西南部的云贵川红土高原和北方黄土高原高海拔山岳地区广为种植.其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血脂等功效,CHS是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关键酶.有人按照如图所示流程把经修饰的CHS基因导入苦荞细胞中,培育高产黄酮苦荞品系.请据图回答;

(1)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工具除质粒外还有动植物病毒、噬菌体的衍生物,过程①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图中将修饰后的CHS基因导入苦荞体细胞的方法称为农杆菌转化法,在过程②操作前,需先用Ca2+处理农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3)简述CHS基因的培育是否成功,不能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检测的原因是转基因苦荞植株与普通苦荞植株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比较转基因苦荞与普通苦荞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或测定细胞中CHS的含量进行鉴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关于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正确的叙述是(  )
A.①〜④依次是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能传到神经元A不能传到神经元C
C.C点接受刺激后该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D.I上含有的神经递质受体,能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甲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效应器,b表示传入神经,d表示神经中枢,则c表示的是突触,a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
(2)图乙是图甲中C(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3)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信号的传递只在某些化学物质参与下完成,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后者再与突触前膜融合,使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中不断消耗能量.所以在突触小体含较多的线粒体 (细胞器).
(6)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兴奋,而在突触前膜上没有“受体”,导致信号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
(7)兴奋通过突触由前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后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