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人工将二倍体植物甲、乙、丙之间杂交用显微镜观察子代个体处于同一分裂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结果如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染色体数及配对状况
甲×乙12条两两配对2条不配对
乙×丙4条两两配对,14条不配对
甲×丙16条不配对
A.观察的子代细胞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B.甲、乙、丙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6条、8条、10条
C.甲、乙、丙三个物种中丙和乙亲缘关系较近
D.用秋水仙素处理甲与丙的子代幼苗可能形成四倍体的新物种

分析 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该时期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但螺旋程度低观察不到.即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
3、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答 解:A、由于均为同一分裂时期细胞,并且表中观察到的是染色体的配对现象,则应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联会过程中,A错误;
B、由甲×乙的子代中染色体的配对情况可知,甲和乙体细胞中共有染色体(12+2)×2=28条;由乙×丙的子代中染色体的配对情况可知,乙和丙体细胞中共有染色体(4+14)×2=36条;由甲×丙的子代中染色体的配对情况可知,甲和丙体细胞中共有染色体16×2=32条,因此甲、乙、丙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12条、16条、20条,B错误;
C、甲、乙、丙三个物种中,甲和乙配对的染色体最多,说明亲缘关系较近,C错误;
D、用秋水仙素处理甲与丙的子代幼苗,可得到异源四倍体,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以及染色体变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杂交产生的后代的染色体计算出亲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识记减数分裂各时期发生的变化,明确配对的染色体数目越多亲缘关系就越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早期胚胎发育和体外受精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囊胚时期细胞的分化是由于遗传物质突变引起的
B.采集的卵母细胞应立即与精子共同放入培养液才能形成受精卵
C.卵裂期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增大
D.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三种传统发酵食品的共同点是(  )
A.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
B.均需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发酵
C.保证在无氧环境下发酵
D.菌种均可来自于自然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和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B.基因表达、器官、种群和生物圈都存在着稳态现象
C.正常人体血浆中的水只来自人体内的组织液和淋巴
D.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体只有体液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用肾上腺素处理肝脏切片,发现有大量的葡萄糖生成,并且生成量比未处理过的肝脏切片超出许多.此结果表明,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作用.选择肝脏作为实验材料主要是肝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肝)糖原.
(2)将胰岛B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6mmol/L葡萄糖(低糖组)和16.7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此结果说明胰岛B细胞能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而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3)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在人体血液中却能检测到激素,这是由于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向全身.
(4)胰岛素只能与靶细胞表面的某一受体结合,而不能与其他受体结合,其原因是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5)在部分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着一些特殊抗体,其中有的会攻击胰岛B细胞表面的葡萄糖受体(a型患者),有的会攻击胰岛素靶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b型患者),从而引发糖尿病.在上述的两种病因中,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是b(a/b)型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一些免疫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对抗嵌有相应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
B.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能与HIV结合的受体
C.成熟B淋巴细胞的致敏必须有相应的抗原与膜抗体结合
D.只有巨噬细胞才能呈递抗原-MHC复合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科学家在研究细胞内囊泡运输过程中,发现囊泡膜和靶膜上都存在自身的识别蛋白,只有二者相互识别并待异性结合后方可实现囊泡和靶膜的融合.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够形成囊泡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高尔基体、内质网等
B.生物膜之间能够相互融合是因为组成膜的分子都可以流动
C.生物膜之间利用囊泡运输物质时所需能量由糖类水解提供
D.囊泡运输物质时要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及其信息交流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驱蚊草(又名蚊净香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从而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可以用灭活的病毒诱导两种原生质体融合
C.驱蚊草培育过程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融合细胞培育成幼苗
D.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