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下列关于生物工程中常见的几种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可把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黏性末端的碱基黏合形成重组DNA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一个DNA分子片段切成两个片段需消耗两个水分子
C.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贴壁生长的动物细胞可使其分散
D.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可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

分析 酶均具有专一性.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均为磷酸二酯键,只是限制酶是切割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磷酸二酯键;在磷酸二酯键形成和断裂过程中,伴随了水的生成和消耗.
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利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水解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然后进行原生质体融合.

解答 解:A、DNA连接酶可把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黏性末端的磷酸二酯键黏合,形成重组DNA,A错误;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一个DNA分子片段切成两个片段,即断裂两个磷酸二酯键,因此需消耗两个水分子,B正确;
C、由于动物细胞之间通过胶原蛋白相连,所以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贴壁生长的动物细胞可使其分散,C正确;
D、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利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水解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D正确.
故选:BC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物工程中常见的几种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和理解基因工程中工具酶的作用部位和作用效果;能够区分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植物杂交育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图1是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放大示意图.
(1)图2的结构名称是突触,结构②的名称是突触后膜.
(2)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结构基础被称为反射弧.神经纤维B在A中的神经末梢叫做.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3)此题中,在图2中②处发生的变化是A(请选择)
A.兴奋      B.抑制     C.兴奋或抑制    D.兴奋和抑制
(4)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导致兴奋产生.
(5)图2结构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一所示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①②③④代表物质运输方式.图二表示物质通过膜运输的速率(纵坐标)随环境中O2浓度(横坐标)的变化.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有关问题:

(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图一中所示的[甲]磷脂双分子层.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3)蟾蜍心肌细胞吸收Ca2+、K+、C6H12O6的方式相同,若用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则Ca2+、K+、C6H12O6等物质吸收均受到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缺少ATP.若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吸收明显减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图一中所示的转运Ca2+的[乙]载体蛋白的活动.
(4)图二与图一中的④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一致.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如图表示五种不同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茄子花蕾后的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第①组实验为对照组,第②-⑤组实验为实验组
B.2,4-D可明显提高单果重,是因为2,4-D能促进果实发育
C.2,4-D提高茄子产量的最适浓度应在7.2~8.5mg/dL之间
D.此实验说明高浓度的2,4-D溶液抑制单果重量,但不抑制结果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下列有关果酒与果醋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都会下降
B.果酒制成后在相同条件下直接制果醋
C.醋酸菌与酵母菌相比较,两者都可进行有氧呼吸
D.都需要持续通入无菌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或生理状态时,体内的一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人体并不会因此而失去稳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为(负)反馈调节.
(2)在遇到危险时,人常常会出现瞳孔放大、手心出汗等紧张现象.这是因为在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b(填字母)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表现为协同作用.
(3)②作用的靶细胞是全身各细胞(包括垂体、下丘脑).
(4)由图乙可知:稳态的实现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通过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或神经递质、激素和免疫因子)(物质)联系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A、B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生物,看图填写有关细胞工程的内容:
(1)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为小鼠效应B淋巴细胞,那么,图中D称为杂交瘤细胞.若筛选成功则D细胞有既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也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特点.
(2)动物细胞培养时除需要适宜的温度、营养、无菌、无毒等环境条件以外,还要向培养液中通入氧气和二氧化碳.若要保证无菌环境可采取的方法是加入抗生素和定期更换培养液.
(3)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已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处理获得原生质体;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4)上述杂种植株属于四倍体.假设A与B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不育的原因是没有同源染色体.此项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克服元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这种杂交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方法是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注射量适宜):
给健康B鼠注射S疫苗,B鼠不患病.几天后,再给B鼠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B鼠仍不患病.
给健康A鼠直接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A鼠患病死亡.
请回答:
(1)S疫苗进入小鼠B体内后,如果引起体液免疫,识别它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可以清除它的物质是抗体,该物质是由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分泌的.
(2)几天后,再给B鼠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识别它的细胞除以上细胞外,还多了一种细胞是记忆细胞,这种细胞是之前在S疫苗进入小鼠B体内后,由细胞分裂分化而形成.由于这种细胞在S病原体刺激下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迅速消灭S病原体,所以,B鼠仍不患病.
(3)A鼠的作用是对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二下第21周周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对普通小麦和某耐旱小麦品种进行干旱胁迫实验。实验期间平均温度白天保持在20℃,夜间保持在8℃,在同一适宜光照强度下每天光照15小时。在干旱处理后第10 天测定相关变量,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光合作用色素位于叶绿体中________(填结构名称)上,四种光合色素都主要吸收的光是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普通小麦通过提高___________来适应干旱环境。

(3)表中数据显示,干旱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__,从而影响耐旱小麦的生长。请用表中数据说明干旱是否有利于耐旱小麦的生长?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