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有关酶和ATP的正确叙述是(  )
A.酶在生物体内的水解不需要催化剂的作用
B.发菜细胞中约95%的ATP来自线粒体
C.温度不会影响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率
D.细胞分裂过程需要酶和ATP参与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ATP元素组成:ATP 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结构特点: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为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解答 解: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其水解也需要催化剂的作用,A错误;
B、发菜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B错误;
C、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率受酶活性的影响,而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错误;
D、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需要酶和ATP参与,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酶和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吉林省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在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某个时期,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两条染色单体,随后一种叫动粒的蛋白质结构在着丝粒处以背对背的方式装配形成,并各自与细胞相应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结合。

(1)在以下细胞结构中准确挑选出相关结构并用单向箭头“→”写出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翻译及运输路径:______________

细胞膜 核膜/核孔 染色体 内质网 核仁 线粒体 核糖体 溶酶体

(2)动粒与纺锤丝的结合,最可能发生在_______

A.分裂期前期 B.分裂期中期 C.分裂期后期 D.分裂期末期

(3)图14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有丝分裂中动粒指向细胞的哪一极,染色体就被这一极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拉向这一极。

根据图14所示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粒的定向模式,推测分裂得到图15所示细胞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动粒定向模式是下列的________

(4)科学家发现,动粒的一种蛋白因子MEIKIN在小鼠卵母细胞内的缺失会导致不能形成可育配子。图16和图17表示MEIKIN缺失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影响。

就正常小鼠(2n=40)而言,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次级卵母细胞内的DNA分子数为_______个,含有中心体_______个。

(5)结合图16和图17,运用已有知识分析MEIKIN缺失小鼠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多选)。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部分同源染色体未分开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部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部分染色体远离赤道面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向细胞两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一个由m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则该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和完全水解所需水分子数分别为(  )
A.n,mB.m,nC.1,mD.n,(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是某血友病患者家族系谱图(受一对基因H、h控制),说明Ⅰ1不携带血有病基因.
(1)图中Ⅳ13个体的血友病基因是来自Ⅰ代中Ⅰ2个体,若其他条件不变,Ⅰ1为患者时,则Ⅳ13的血友病基因来自Ⅰ代中的Ⅰ2
(2)写出图中个体基因型:Ⅱ4XHXh,Ⅲ9XHXh
(3)Ⅲ8和Ⅲ9是近亲婚姻,法律现已禁止此类婚姻,他们再生一个血友病孩子的几率是$\frac{1}{2}$,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frac{1}{4}$.
(4)Ⅲ8和Ⅲ9的子女,按理论推算血友病:女孩患病率是$\frac{1}{2}$,男孩患病率是$\frac{1}{2}$,因为他们从共同祖先Ⅰ2那里继承了血友病致病基因Xh,使后代发病率增高.
(5)血友病患者群中,性别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6)血友病遗传的一般规律是外公的血友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7)若Ⅲ10与一正常男子婚配,生了一个血友病兼白化病的孩子,这个孩子的性别是男,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是正常的几率是$\frac{9}{16}$,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只患白化病的几率是$\frac{3}{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如下(其中C1、C2分别为DNA和RN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Y代表的元素是N、P.
(2)小分子a为氨基酸,小分子c为脱氧核苷酸,c有4种.
(3)A2是抗体,A3是血红蛋白,A3含有的较为特殊的一种元素是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表示某种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字母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数字表示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细胞的结构可以判断该生物为原核生物
B.图中显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DNA→RNA→肽链
C.①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D.②过程需要mRNA、tRNA、核糖体等的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动物器官的体外培养技术对于研究器官的生理、病理过程及其机制意义重大,如图是一个新生小鼠的肝脏小块培养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肝脏切成小薄片,这有利于肝脏细胞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
(2)气室中充入5%C02气体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适宜的pH.
(3)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是为了抑制细菌生长,但要注意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以保证抗生素对肝脏无害.
(4)有机物X有毒性,可诱发染色体断裂.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提供的下列材料用具,探究肝脏小块对有机物X是否具有解毒作用.
材料用具:肝脏小块,外周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培养液,植物凝集素(刺激淋巴细胞分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滴管;吉姆萨染液(使染色体着色),有机物X溶液等.
实验过程:
①在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植物凝集素培养淋巴细胞,取4等份,备用.
②利用甲、乙、丙、丁4组上图所示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表示已完成的步骤).
步骤一:加人肝脏培养液
步骤二:加入有机物X溶液
步骤三:放置肝脏小块
上表中还需进行的操作是向乙(或丁)组装置中放置肝脏小块.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取4组装置中的等量培养液,分别添加到4份备用的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取淋巴细胞分别染色、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量,并对比分析.若丙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而甲组的淋巴细胞正常,则说明肝脏小块对有机物X具有解毒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右面的两个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一曲线不再上升的原因是酶的量或Fe3+的量有限.
(2)图二曲线bc段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有限.
(3)图三中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如图四条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试问: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  )
A.主动运输B.协助扩散C.自由扩散D.胞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