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动物细胞培养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
(3)温度和PH:36.5℃±0.5℃;适宜的pH:7.2~7.4.
(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2、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3、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的比较:
试管动物 | 克隆动物 | |
生殖方式 | 有性生殖 | 无性生殖 |
技术手段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 |
遗传规律 | 遵循 | 不遵循 |
解答 解:(1)动物细胞培养技术需要无菌无毒环境、营养、温度和pH、气体环境等条件.
(2)超数排卵技术的处理措施是对供体母牛注射促性腺激素;冲卵实质上是用特定装置,将供体母牛子宫内的(早期)胚胎冲洗出来.
(3)受精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因此,正确的顺序为③④②⑤①.
(4)培育转基因动物时,应该选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因为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
(5)试管羊的培育采用了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克隆羊的培育采用和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因此在试管羊和克降羊的培育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早期胚胎培养等.
故答案为:
(1)营养
(2)促性腺激素 (早期)胚胎
(3)③④②⑤①
(4)受精卵 显微注射法
(5)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卵母细胞的采集技术
点评 本题考查胚胎移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识记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掌握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掌握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调查某地区松鼠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m2 | |
B. | 标志重捕法不适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的种群密度 | |
C. | 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都属于较为理想的抽样调查的对象 | |
D. | 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的方法计算鼠类的种群密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分裂间期核糖体较活跃,细胞体积适度变大 | |
B. | 前期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 |
C. | 细胞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与中期相比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均增倍 | |
D. | 细胞分裂的末期,植物细胞在细胞板的附近高尔基体分布较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
B. |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不能只通过种群内个体数目的多少来体现 | |
C. | 弃耕农田长满杂草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 |
D. | 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维持不变 | |
E. | 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 | |
B. | 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 |
C. |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
D. |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除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外,还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等优点,但效果不太稳定 | |
B. | 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
C. | 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 |
D. | 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以采用浸泡法,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高,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贝类是分解者,海带是生产者 | |
B. | IMTA不利于的物质循环再生 | |
C. | IMTA的实施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产品 | |
D. | 笼养鲑鱼的种群密度远大于野生种群,是由于笼养区域的生产者数量更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