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 |
B. | 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 |
C. | 结果表明,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成S型细菌 | |
D. | 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解答 解: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不能证明“主要”,A错误;
B、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提取的DNA,则DNA被水解,失去其原有功能,因而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B正确;
C、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
D、需要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和分离,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所以要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并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明确其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以及实验的结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鞍山市五校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免疫学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相关抗体、B细胞和记忆细胞
B.接种天花疫苗使机体获得抵抗天花病毒感染的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C.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用于疾病的临床检测
D.某些免疫抑制剂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二下学期九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体外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是诱导细胞凋亡。以下是相关的实验研究过程及结果:
实验材料:人肝癌细胞(HepG2),培养液,0.02% 二甲亚砜溶液,用0.02% 二甲亚砜溶解的0.5ug/mL、lug/mL、1.5ug/mL的蜂毒素溶液,培养瓶等。
实验思路:
①将等量的人肝癌细胞(HepG2)悬液,分别接种于若干含有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将培养瓶放于37℃、5%C02培养箱中培养24h,静置、去掉上清液;
② ,再加入等量的培养液,于37℃、5%C0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③培养72h,每24h用细胞计数仪检测癌细胞数。
(1)请完善上述实验思路中相关内容。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实验中,每组细胞培养瓶不止一个,统计后求平均值,目的是 。
(3)设对照组癌细胞增殖率为100%,用下面公式计算各用药组癌细胞增殖率:增殖率(%)=[(用药组各肘段癌细胞数-用药组开始癌细数)/(对照组各时段癌细胞数-对照组开始癌细胞数)]×l00。得到以下数据:
表1蜂毒素对HepG2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组别 | 培养时间(h) | |||
24 | 48 | 72 | ||
对照组 | 100 | 100 | 100 | |
给药组(ug/mL) | 0.5 | 78 | 62 | 48 |
1.0 | 68 | 26 | 48 | |
1.5 | 48 | 12 | 5 | |
①请将表中前48小时的数据转化为相应给药组细胞增殖率随时间变化的柱形图。
②通过数据和柱形图分析可以得出蜂毒素对HepG2细胞的作用效果的特点是: 。
(4)人体内癌细胞凋亡 (会/不会)引起炎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方案 | 实验目的 |
A | 用白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 | 判断显隐性 |
B | 将控制开紫花的基因转入其他植物中 | 改变受体植物花的颜色 |
C | 将R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大量表达紫色蛋白 | 生产紫色蛋白用作染料 |
D | 用紫花杂合子的嫩芽组织培养获得纯合子植株 | 用于育种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二下学期九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2N=36)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用Dd、Rr表示)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则该正常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或DdRR
B.基因R与突变后产生的r基因,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有可能相等
C.基因D和基因R同时存在时,该植物的花色才可能表现为红色,所以基因D和基因R表现为共显性
D.在杂交时,需要套袋、授粉和套袋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管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
B. | 管腔中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 |
C. | Na+进出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 | |
D. | 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既需要载体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化合物X影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 |
B. | 曲线I作为对照实验 | |
C. | 化合物X能降低淀粉水解反应的活化能 | |
D. | 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使酶完全失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 |
B. | 胰岛素和胰淀粉酶 | |
C. | 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
D. | 生长激素和呼吸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 |
B. |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 |
C. | 在正常情况下,糖原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 | |
D. | 是多细胞动物体能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