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B.细胞分裂持续在整个生命过程中
C.细胞分化持续在整个生命过程中
D.细胞分裂持续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持续到胚胎发育结束

分析 在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中,既存在细胞分裂,又有细胞分化.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是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组织.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变.

解答 解:A、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A正确;
B、细胞分裂持续在整个生命过程中,B正确;
C、细胞分化持续在整个生命过程中,C正确;
D、细胞分化持续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属于考纲识记层次.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熟记相关知识点,学会构建知识网络结构,正确区分分化和分裂的结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所示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c]是[H],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①②③⑤.
(2)较强光照下,⑤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到(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填场所).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共同途径是③(用图中标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面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②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定不能遗传    ③若发生在人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④都是外来因素影响引起的.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活细胞进行代谢的主要场所
B.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可产生[H]和ATP的细胞器
C.蓝藻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可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是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白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紫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①和②B.③和④C.②和③D.①和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图的生物学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AaBbDD个体的概率是$\frac{1}{8}$
B.乙图若为某动物的受精卵,则该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正常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
C.丙图中黑方框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aY四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油料作物种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填“C”、“N”或“O”).第7-10天,萌发种子(含幼苗)干重下降主要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2)上述种子萌发的幼苗与自然条件下萌发生长的幼苗相比,缺少的生命活动主要是矿质离子的吸收和光合作用;实验第11d后,如果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适宜的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为白化病家系谱,3为白化病者(基因用A、a表示).分析回答:
(1)白化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1、2的基因型是Aa、Aa.
(2)4的基因型是AA或Aa,是杂合子概率是$\frac{2}{3}$.
(3)1、2再生一个5,患白化病的概率是$\frac{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很多癌症只有当个别细胞脱离主要的肿瘤,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中其他的地方才会形成继发性肿瘤,造成致命的危害.研究者利用小鼠进行了活体实验,将癌细胞通过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发现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均能“杀死”血管壁中的特定细胞(内皮细胞)并跨越内皮细胞屏障,从而离开血管建立起转移癌(如图1所示).
(1)为证实该发现,研究者在离体条件下做了细胞培养实验加以验证:
①将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物质加入培养瓶中,该培养基往往还需添加动物血清等特殊物质,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贴附.
②向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单个的肿瘤细胞和一定数量的内皮细胞;向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内皮细胞,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两组细胞的死亡率.
(2)研究者进一步揭示了癌细胞诱导内皮细胞死亡的机理(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
①在血管壁内皮细胞的表面存在一种叫做死亡受体6(DR6)的分子,当癌细胞接触到内皮细胞时,癌细胞表面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便会激活DR6,这标志着癌细胞开始对血管壁进攻,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②与坏死不同,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由死亡受体介导,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需要依赖溶酶体(细胞器)参与才能完成细胞自吞噬.
(3)研究者推测:癌细胞诱导内皮细胞死亡的过程为程序性坏死,且该过程能够被细胞信号转导的抑制剂阻断.
①欲证实该推测成立,研究者利用两种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设计了三组实验,其中的两个实验组中应分别添加DR6阻断抑制剂、APP阻断抑制剂试剂.
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内皮细胞的坏死和癌转移出现得更少证实了研究者的推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