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
B. 用8%的盐酸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使DNA水解
C. 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红色的RNA分子
D. 酒精灯烘干载玻片使细胞紧密贴在载玻片上,保证冲洗时不滑落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进而有利于对DNA进行染色.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取口腔上皮细胞→制作装片→用盐酸水解→冲洗装片→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观察.
解:A、染色时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液进行染色,A错误;
B、用8%的盐酸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不能使DNA水解,B错误;
C、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细胞核和呈红色的细胞质,看不清楚染色体和RNA分子,C错误;
D、酒精灯烘干载玻片使细胞紧密贴在载玻片上,保证冲洗时不滑落,D正确.
故选;D.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
A. 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易涨破
B. 此类细胞容易得到
C. 此类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易观察
D. 此类细胞内无核膜,线粒体膜等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不符合实际的叙述是( )
A.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可以解除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B.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可使植株增高而增加产量
C.使用乙烯利催熟,可以使开花结果参差不齐的凤梨(菠萝)有计划地上市
D.青鲜素虽然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的贮藏期,但对人体有致癌的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ATP转变成ADP的过程是可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 基因;而cDNA文库中含有生物的 基因。
(2)若要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 出所需的耐旱基因。
(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 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 是否得到提高。
(4)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 (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C. 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D.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B.神经递质长期存在于突触间隙,可反复起作用
C.兴奋在突触的传递一定是单向的
D.神经递质的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丙肝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仅仅携带能够编码一个多肽的基因,该基因编码的多肽又能被酶解成10个功能片段,据此判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HCV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B.大的多肽分子被切割成10个功能片段后,肽键减少了9个
C.水解多肽的酶在患者细胞的溶酶体中合成
D.HCV的RNA分子复制的互补链不能直接作为其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