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将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可得到无子番茄.以下为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测定培育无子番茄所用2,4-D的最适宜浓度范围的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请将实验补充完整.
(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①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②不同浓度的2,4-D对果实发育的影响不同.
(2)实验材料:长势良好刚刚形成花芽的番茄植株若干,不同浓度2,4-D溶液等.
(3)实验步骤:
①选取长势相似健壮的番茄植株若干,在花蕾期去除雄蕊,平均分成8组,分别标号.
②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并套袋.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至果实发育完成.
④收集每组番茄的果实,计算无子番茄的平均重量,结果如下表.
2,4-D浓度(mg/L)05101520253035
无子番茄平均重量(g/个)013.526.246.553.653.743.030.1
(4)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实验结论为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
(5)每组不是用一株番茄的原因是防止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计算平均值,使实验数据更准确),去除雄蕊的目的是避免番茄授粉形成种子为果实发育提供生长素,保证实验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分析 1、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因此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可获得无籽果实.
2、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3、分析表格: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超过一定浓度后,随着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解答 解:(1)①用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可得到无子番茄,其原理是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②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培育无子番茄所用2,4-D的最适宜浓度范围,其原理是不同浓度的2,4-D对果实发育的影响不同.
(3)要获得无籽果实,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时应该选择花蕾期,且要去雄.要测定培育无子番茄所用2,4-D的最适宜浓度范围,应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并套袋.

2,4-D浓度(mg/L)05101520253035
无子番茄平均重量(g/个)013.526.246.553.653.743.030.1
(4)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培育无子番茄所用2,4-D的最适宜浓度范围,因此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4-D溶液;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
(5)为了防止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计算平均值,使实验数据更准确),因此每组不用一株番茄;去除雄蕊的目的是避免番茄授粉形成种子为果实发育提供生长素,保证实验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故答案为:
(1)发育  不同浓度的2,4-D对果实发育的影响不同   
(3)①花蕾  ②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2,4-D   
(4)不同浓度的2,4-D溶液  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  
(5)防止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计算平均值,使实验数据更准确)  避免番茄授粉形成种子为果实发育提供生长素,保证实验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原则、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胰岛素合成的基本过程是:胰岛B细胞中首先在粗面内质网合成前胰岛素原,前胰岛素原在穿过内质网膜时切去16个基本单位的信号肽序列后成为胰岛素原,再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脱下35个氨基酸残基的连接肽,连接肽的两端各切去两个氨基酸成C肽,A链和B链形成三个二硫键生成胰岛素,C肽和胰岛素同时分泌出胰岛B细胞.如图示胰岛素原转化成胰岛素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信号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2)胰岛素原转化成胰岛素的过程是在高尔基体(及其形成的囊泡)内完成的.
(3)胰岛素分子中含有肽键49个,胰岛素分泌过程中不需要(“需要”或“不需要”)载体.
(4)从理论上分析,胰岛素分子至少有2个-NH2
(5)胰岛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糖尿病,但胰岛素只能注射,而不能口服,原因是胰岛素口服会被消化分解,失去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a)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图(b)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c)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请据图回答:

(1)在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操作次序是B
A.解离 染色 漂洗 制片     B.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C.染色 解离 漂洗 制片     D.漂洗 解离 染色 制片
(2)图(a)中表示分生区细胞的是B,其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3)图(b)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
(4)图(c)中乙和丙细胞处于图(b)中的BC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图为某同学感染细菌后的免疫机制模式,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细胞,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过程.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细胞或物质的名称:a淋巴因子;A吞噬细胞;F浆细胞.
(2)淋巴结或脾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免疫器官,皮肤对细菌的屏障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3)细菌感染引起机体发烧,适度体温升高可以通过提高免疫反应酶的催化效率来提高免疫反应速率.
(4)图中E细胞经[③]增殖、分化(过程)形成F细胞.图中③、④过程表示的是该同学体内发生的体液免疫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模式简图(虚线表示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

(1)写出a、c两种激素的名称:
a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c肾上腺素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当人体在高达40℃环境中工作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蒸发散热.
(3)在a、b、d参与的体温调节过程中,当人体体温上升后,a的分泌量会减少,这种调节方式被称为是(负)反馈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 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进早餐组2 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血糖浓度降低,能量供应不足.
(2)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3)若餐后1 小时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的检测结果最可能的是④(填序号).
①A<B<C ②A<C<B ③A<B=C ④A=B=C
(4)若对进餐组同时检测胰高血糖素含量,那么其变化曲线的峰值出现在胰岛素峰值之后(在“之前”、“之后”、“同时”中选择),这是因为胰岛素浓度的升高和血糖浓度的降低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6)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这与胰岛B 细胞的多种受体有关.下列物质中可被胰岛B 细胞受体识别的有②④(填序号).
①胰淀粉酶 ②胰高血糖素 ③促甲状腺激素 ④神经递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图示大气中的氧对植物组织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CO2较多,这些是无氧呼吸的产物.
(2)A→B阶段释放量急剧减少,主要原因是氧气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有氧呼吸很弱,此段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3)最有利于蔬菜和水果储藏的氧气对应点是B点所对应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某同学在利用红色彩球(标记D)和绿色彩球(标记d)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操作,其中错误的做法是(  )
A.在代表雌配子的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B.在代表雄配子的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30个
C.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匀小桶中的彩球
D.在抓取10次后统计分析彩球组合类型比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