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06年4月20日《扬子晚报》刊登“滥用抗生素者"之死一则新华社消息:北京一家知名医院,收治了一位普通的咳嗽患者,尽管给他用了多种类型的抗生素,加大了用药量,结果还是出现了其他症状,最终仍未能挽回他年轻的生命。尸检发现,病人体内感染的病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据了解,他顾虑食堂饮食不干净,每日餐后都要服两粒抗生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优选出来

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了进化

D.基因频率虽然改变了,但是新的病菌(物种)不一定产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07宿迁市四模)2006年4月20日《扬子晚报》刊登“滥用抗生素者"之死一则新华社消息:北京一家知名医院,收治了一位普通的咳嗽患者,尽管给他用了多种类型的抗生素,加大了用药量,结果还是出现了其他症状,最终仍未能挽回他年轻的生命。尸检发现,病人体内感染的病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据了解,他顾虑食堂饮食不干净,每日餐后都要服两粒抗生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优选出来

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了进化

D.基因频率虽然改变了,但是新的病菌(物种)不一定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07宿迁市四模)(9分)2006年4月22日是第37个世界地球日。我国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近几十年来,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和环境因此急剧变化。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1亿。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卵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过度捕捞已导致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

(1)科学家把“末日之钟”的时间从晚11时53分调至11时55分。警示气候变化构成的威胁“接近核武器威胁的可怕水平”,“温室效应”将给人类带来灾难。下列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

(2)为改善生态生态环境,某地从国外引进一种优良树种,请你推测可能出现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预测如果世界各地的各种物理、经济、社会的治理没有重大改变,那么几年之后,人口、资源、工业生产污染等将会发生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几十年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干扰。下图是生态系统功能大小变化曲线。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T,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S。请据图回答:

①T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的定量指标,T值越大,该定量指标越___________。

②s值大小可以作为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的定量指标。一般来说若s值大,则T值将变_____________。

(6)温室效应会带来哪些危害?(至少答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本题是选做题,在A或B中任选一题。如果两题都做,则以A题计人总分。

  A. 2007年2月27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2006年最高科技奖颁给了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院士,李振声院士在小麦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用20年时间成功地将偃麦草染色体组、染色体、染色体片段导入小麦,育成了高产、抗病、优质的小偃系列小麦新品种,为农业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远缘杂交需克服____________  、杂种不育、杂交后代疯狂分离三大困难。

  (2)若李振声院士利用缺体小麦和偃麦草杂交,将偃麦草的某一含抗条锈病基因(T)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经培养、筛选出一株抗条锈病的小麦,则此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培育出的小麦可以看作一个杂合子,理论上,它白交产生的F1代中,仍具有抗条锈病特性的植株占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3)缺体小麦(6n=40)是发生了____________变异造成的,若给缺体小麦授以偃麦草的花粉,则所结小麦种子种皮中含有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B.请根据下列有关酶促反应的实验操作,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

试    管

A

B

C

D

E

F

1.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1 mL

+

+

+

2.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1 mL

+

+

+

3.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1 mL

+

+

4.加入蔗糖酶溶液1 mL

+

+

5.加入蒸馏水1 mL

+

+

6.酶促水解反应条件

摇匀,37℃水浴中保温10min

7.向每个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2 mL

摇匀,沸水浴中加热1~2min

8.观察并记录各试管内的变化

    注:表中“+”为加入,“-”为未加入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制备淀粉溶液时需加热煮沸,但制备好以后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使用,这是防止                                   

 (2)上述实验中,只有A、D号试管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本实验的结论为                        

(3)实验过程中,E、F号试管起对照作用。如果E、F号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有很多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用序号表示)             

①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不纯,混有还原性糖 

②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太长,其中的微生物将部分淀粉、蔗糖分解成还原性糖

③试管不干净、上面留有还原性糖

④实验操作过程中,胶头滴管混用、错用

 (4)本实验中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