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一个正常眼色的果蝇种群由于受到射线照射,出现了两只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B.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果蝇A×纯合正常雄果蝇→F1中40正常(♀):38褐眼(♀):42正常(♂)
实验二:果蝇B×纯合正常雄果蝇→F1中62正常(♀):62褐眼(♀):65正常(♂):63褐眼(♂)
实验三:实验二中F1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F2中25正常(♀):49褐眼(♀):23正常(♂):47褐眼(♂)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果蝇A发生的突变是
 
(显、隐)性突变,且该突变具有致死效应,突变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请解释实验一出现异常比例的原因,用遗传图解表示(基因D、d表示).
(2)果蝇B发生的突变是
 
(显、隐)性突变,该突变也具有致死效应.果蝇B的突变发生在
 
染色体上,理由是
 

(3)若上述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让果蝇A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杂交,则褐眼的遗传遵循
 
定律,其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
分析:根据实验一:果蝇A×纯合正常雄果蝇杂交,后代中雌性个体中正常:褐眼≈1:1,说明果蝇A发生的突变是显性突变.又雌雄个体比为(40+38):42,雄性个体中无褐眼,说明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该突变具有致死效应.
根据实验二:果蝇B×纯合正常雄果蝇,后代中雌性个体中正常:褐眼≈1:1,说明果蝇B发生的突变是显性突变.
根据实验三:实验二中F1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F2的正常个体:褐眼个体=(25+23):(49+47),说明该突变具有致死效应.又正常个体中雌雄个体比为25:23≈1:1,褐眼个体中雌雄个体比为49:47≈1:1,说明果蝇B的突变发生在常染色体上.
解答: 解:(1)根据分析,果蝇A发生的突变是显性突变,且该突变具有致死效应,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果蝇B发生的突变是显性突变,且该突变具有致死效应.由于实验二与实验三中子代眼色性状与性别无关,所以果蝇B的突变发生在常染色体上.
(3)由于两个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且一个位于X染色体上,一个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设果蝇A的基因用D、d表示,果蝇B的基因用A、a表示,则果蝇A的基因型为aaXDXd,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dY,两个体杂交,正常眼个体的概率为
1
2
×
2
3
=
1
3
,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1-
1
3
=
2
3

故答案为:
(1)显    X

(2)显    常    实验二与实验三中子代眼色性状与性别无关
(3)基因的自由组合    
2
3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能力、从题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数据处理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让一只白鼠吸入18O2,体内首先出现含有18O的化合物是(  )
A、水B、乳酸
C、丙酮酸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将某种植物种子在水中浸透,然后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X液面位置与Y液面位置调至同一水平.下表记录了实验过程中每小时的液面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h) X液面位置 时间 X液面位置
0 5.0 5 14.5
1 7.0 6 15.5
2 9.0 7 15.8
3 11.0 8 15.8
4 13.0 9 15.8
(1)实验前浸泡种子的目的是让种子细胞增加
 
水,使代谢增强.
(2)装置中使用NaOH的目的是
 
,X液面变化值表示
 

(3)影响结果准确性的环境因素有
 
(至少写两个).为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装置中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的,需设置另一个相同装置,该装置除试管内金属网上需要放
 
的同种种子外,其他条件与如图装置相同.
(4)实验4小时后液面变化减缓乃至不变,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甲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当神经纤维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外电位表现为
 
,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
 
,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2)图乙是图甲中结构[
 
]的放大,该结构决定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
 
.图乙中
 
释放的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引起突触后膜的
 
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①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②和图③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1)若图①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
 
]
 

(2)若图①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
 
.b、c运输方式符合图
 
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3)若图①表示人体红细胞膜,则表示Na+、K+运输的分别是图中
 
.Na+、K+的运输方式符合图
 
所示曲线.
(4)已知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而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请设计实验加以确定.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
第二步: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
 

第三步: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a.若甲、乙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基本相同,则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
部位 激素的相对浓度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茎尖 +++ +++ +++ -
幼叶 +++ +++ - -
伸长茎 ++ ++ - -
侧芽 + + - -
成熟叶 + + - +++
+ + - -
根尖 ++ - - -
+++表示含量高;++表示含量中等;+表示含量低;-表示无
(1)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物质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3)由表中可知植物成熟叶含有较多的
 
,其作用是
 

(4)幼叶和伸长茎中都不含有细胞分裂素,而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则对幼叶和伸长茎的生长的合理解释是:他们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
 
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
 
实现的.
(5)以上可以看出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
 
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判断此图为植物细胞的主要依据是图中有[
 
]
 
(它能支持和保护细胞)等结构.
(2)如果该图为大葱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
 
;如果该图西瓜的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
 

(3)图中结构[
 
]
 
其中的细胞液含有多种物质,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渗透
 
(填“失水”或“吸水”).
(4)如果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的细胞器是
 
,它与细胞的
 
有关.
(5)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结构的除有[4]、[11]外,还有[
 
]
 

(6)合成淀粉酶的细胞器是[
 
]
 

(7)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
 
,该生理功能消耗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8)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如图所示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应用
 
处理,A、B到细胞C
的过程中,常用的化学方法是
 

(2)若A、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
 
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3)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动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然后用
 
使其分散开来,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细胞的手段是
 

(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为小鼠B淋巴细胞,那么,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已被
 
.用来培养的D细胞应该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棉蚜为世界性棉花害虫,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监测棉蚜种群的发生情况,避免虫害的发生,某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l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表:
调查日期(月∕日) 6∕10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7∕20
棉蚜数量 (只∕株) 0.4 4.7 41.5 261.7 1181.9 1976.9 2175.6 2171.4 2173.2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
B、棉蚜靠捕食棉花的叶和茎而生存
C、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J”型
D、消灭棉蚜的最佳时间是7月l0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