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在基因型为AA(宽叶)的雌雄异株二倍体的女娄菜植株中,发现种如图所示的植株类型(雌雄均有,图中Ⅰ、Ⅱ表示该植株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据图推测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亲代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

C.该变异植株与正常窄叶植株杂交,子代中染色体数目正常的宽叶植株占1/3

D.该变异植株的雌雄株杂交后的子代随机传粉若干代后,其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狭义的基因重组包含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广义的基因重组包含转基因技术。基因突变是指由于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DNA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都可以引起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因而引起结构的改变,如A→a。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易位、倒位)和数目变异。

A、该植株中含a基因是亲代产生配子时基因突变的结果,又因为Ⅰ号染色体多了一条,是属于染色体变异,A正确;

B、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B错误;

C、该变异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a:Aa:A=1122。因此杂交后的子代基因型为1AAa1aa2Aaa2Aa,因此染色体数目正常的宽叶Aa所占比例为1/3C正确;

D、随机传粉若干代,其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和Ⅱ分別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C.葡萄糖、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种突变体大豆,其叶绿素含量仅是野生型大豆的51%,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1表示大豆叶肉细胞中相关物质变化过程,图2显示两种大豆在适宜温度、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AB增大膜面积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提取A中的色素时,需要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图中物质c____________

2)在图2P点时,给野生型大豆提供H218O,则18O最先出现在图1中的物质____________中(请从“abc”中选填)。图2Q点的物质变化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图1表示。图2Q点时突变体大豆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

3)分析图2可知,当光照强度低于Q时,野生型的光反应强度_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突变型。当光照强度高于Q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是一种单链正股RNA+RNA)病毒,下面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RNA既是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也能起到mRNA的作用

B.图中①、②指的都是RNA复制过程

C.图中的M酶包括逆转录酶和RNA复制酶

D.翻译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一条+RNA模板能翻译出多条肽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叶绿体破坏并离心,得到类囊体悬浮液和叶绿体基质后进行图示处理,一段时间后再向四支试管中加入6—二氯酚靛酚(蓝色染料,容易被还原剂还原成无色)。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试管①能产生气泡

B.加入6—二氯酚靛酚后只有试管④显蓝色

C.试管②中ATP/ADP的比值比试管①低

D.①与③比较说明类囊体进行光反应需要在光照条件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中向导RNA引导Cas9蛋白准确地在目标DNA的特定基因位点进行切割示意图。图乙为切割的某突变的目标基因的片段,箭头“↑”所指碱基对缺失。(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UG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目标DNA中存在氢键,向导RNA中无氢键

B.若α链剪切位点附近序列…TAACTCTAA…,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AUU-GAGAUU

C.图乙目标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α链为模板合成mRNA,控制合成含6个氨基酸的肽链

D.基因编辑技术中建构“编辑基因”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有关基因表达的实验探索,请根据实验分析以下问题。

实验一:用RNA酶分解细胞中的RNA,蛋白质的合成停止,再加入酵母RNA,蛋白质合成有所恢复。

实验二:用红绿色染料分别标记DNA和新合成的RNA,发现绿色总是先出现在红色存在的部位。

实验三:SP8噬菌体实验:从宿主细胞中分离出SP8RNA,分别与噬菌体的2DNA单链混合,发现只有一条DNA单链可与RNA形成杂交分子,如图所示实验四:α-鹅膏蕈碱实验:α-鹅膏蕈碱是一种可抑制RNA聚合酶活性的物质,且随着α-鹅膏蕈碱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増加,转录进程逐渐被抑制。

请分析以上实验:

1)实验一说明蛋白质的合成可能与__________有关。

2)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中杂交分子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RNA合成的模板是____________。利用分子杂交技术可鉴定物种亲缘关系远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四说明了转录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已知酵母菌的核基因和线粒体中的质基因均能编码蛋白质的合成,如用α-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α-鹅膏蕈碱抑制的是____________(填“核基因”或“质基因”)的转录过程。

5)四环素、链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有的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tRNAmRNA的结合,请据以上事实说明这些抗生素可用于一些疾病治疗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其中“+”表示促进或增加,“-”表示抑制或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

B.春节前后,我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③④

C.⑤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计划生育政策主要通过调节⑥进而控制人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Ⅱ-4不含有甲病基因,人群中乙病发病的概率是1/100,系谱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双胞胎(Ⅳ-1与Ⅳ-2)同时患有乙遗传病的概率是1/6

C.-3和Ⅲ-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

D.-1与一个正常的男性婚配,所生子女正常的概率是15/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