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只有部分用于合成ATP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可以产生少量的ATP
D.人体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

分析 有氧呼吸全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无氧呼吸全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
有氧呼吸化学反应式:C6H12O6+6H2O+6O2$\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化学反应式: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或C6H12O6$\stackrel{酶}{→}$2C3H6O3+能量.

解答 解:A、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只有部分用于合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B错误;
C、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中只有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的ATP,C错误;
D、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所以人体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只有线粒体,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体色有灰身与黑身(由A、a控制);眼形有棒眼与正常眼(由E、e控制).现用一对灰身棒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灰身棒眼灰身正常眼黒身棒眼黒身正常眼
雌蝇500200
雄蝇33331010
(1)果蝇控制棒眼和正常眼的等位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上.(填“常”、“X”、“Y”或“X和Y”)
(2)在果蝇体内,可能不含Y染色体的细胞有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而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表达(不转录、不翻译或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
(3)若F1中黑身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那么所得F2中眼形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棒眼雌蝇:棒眼雄蝇:正常眼雄蝇=4:3:1
(4)上表实验结果存在与理论分析不吻合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AXEXE或AAXEXe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若上述假设成立,则F1种群中,灰身基因的基因频率为$\frac{23}{5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利用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进行育种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幼苗丙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可育
B.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使丁成为二倍体生物
C.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图甲表示菠菜的叶肉细胞在光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为图甲光照强度c-d条件下不同浓度的CO2对菠菜幼苗各项生理指标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注: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影响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和蒸腾作用)

(1)图甲中光强度为b时,实际光合速率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光强度为c时叶绿体光合作用所需CO2来自线粒体(填“线粒体”、“外界环境”);如果一天中12小时的光强度为d,其余时间光照强度为a,则菠菜能否生长?不能.
(2)由图乙可知,与A组相比,C组条件下叶绿体中[H](NADPH)含量低.干旱初期,菠菜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所需的CO2减少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而较高CO2浓度有利于水稻幼苗度过干旱时期,据图乙分析原因:较高CO2浓度使气孔开度下降,减少水分的散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甲:20世纪六十年代,一些科学家尝试将番茄和马铃薯杂交,试图培育出一种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的“番茄-马铃薯”植株,始终未能成功.
资料乙:经过长期的实验,科学家们采用体细胞杂交的方法,终于得到了“番茄-马铃薯”植株,可惜它并没有如科学家所想象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
资料丙:英国一家公司耗时十年,在2013年完成了土豆和西红柿的完美嫁接,开发出一种新的植物,可同时结出西红柿和土豆.收获时只需将植物连根拔起,就可在枝头收获西红柿,在根部摘取土豆.
(1)资料甲中,科学家们始终未成功的原因是番茄和马铃薯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2)资料乙中,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再诱导其融合.
(3)对资料丙中的植株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能否获得大量“番茄-马铃薯”植株?不能;对三倍体西瓜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能否获得大量三倍体西瓜苗?能.
(4)动物细胞也能进行融合,常用的诱导融合因素有PEG、电激和)灭活的病毒.动物细胞融合最重要的应用是利用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长期以来人们获得抗体的方法是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从动物血清中分离出抗体.这种方法不仅产量低、纯度低,而且制备的抗体特异性差.单克隆抗体可用来制成“生物导弹”杀灭癌细胞,“生物导弹”中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是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原理、方法或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和漂洗的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
B.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细胞内染色体数均增加一倍
C.在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活菌数量时,可用台盼蓝对酵母菌进行染色
D.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实验中,物质运输效率与细胞大小呈正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小鼠是动物实验的常用材料,请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科学家将牛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的受体细胞,经培养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
材料2:利用灭活的单纯疱疹病毒I型,反复多次注射到小鼠体内,待小鼠血清中抗体检测呈阳性时,在将小鼠体内取得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最终得到单克隆抗体.
(1)材料1中常用小鼠的受精卵做受体细胞;将重组细胞培养至桑椹胚(囊胚)(时期)时,可植入代孕母鼠的子宫内,重组胚胎在子宫内不会死亡的生理学基础是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2)材料2中来自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常用的化学诱导剂是聚乙二醇(PEG).若细胞两两融合,会产生3种融合细胞.
(3)经筛选得到的杂种细胞,还需经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才能得到数量足够且能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杂交瘤细胞可在体外大规模培养,最后从培养液中获得单克隆抗体.这样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优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科学家观测到,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且结实率大大降低的现象,因而称为“恶苗病”.科学家用赤霉菌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处理无病水稻,出现了与恶苗病同样的症状.这说明赤霉菌培养基中有促进水稻生长的物质.后来科学家们从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中分离出这种活性物质,命名为赤霉素.
(1)1935年科学家从培养赤霉菌的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致使水稻患恶苗病的物质,称之为赤霉素.此时不能(填“能”或“不能”)确定赤霉素是植物激素,理由是不是植物体自身合成的.
(2)植物体内赤霉素的产生部位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或植物的分生组织),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3)生长素具有双重作用,其中高浓度会抑制植物生长,从植物激素之间相互作用角度分析,合理的解释是高浓度生长素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反过来抑制了细胞的伸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一颗猕猴桃能提供一个人一日维生素C需求量的两倍多,被誉为“维C之王”,吃起来酸甜可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猕猴桃细胞的(  )
A.细胞壁B.细胞质C.液泡D.叶绿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