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淀粉、蛋白质、脂肪所用的试剂依次是( )
①双缩脲试剂 ②斐林试剂 ③稀碘液 ④苏丹Ⅲ染液.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如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据图所示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由花粉培养到植株A,体现了植物的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
B.植株A一定为单倍体植株,其特点之一是高度不育
C.在植株B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都是纯合的
D.由花粉培养到植株B,所有过程必须在无菌条件下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用植物细胞杂交方法,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1所示,其中①~⑤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育种工作者还利用番茄进行了如三组实验如图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过程②的技术是 ,在此之前使用 酶处理细胞以除去细胞壁.过程③原生质体经过再生 ,与此密切相关的细胞器为 .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 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 条染色体;若杂种细胞培育成为“番茄﹣马铃薯”植株为四倍体,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 倍体植株.
(4)如果形成c细胞的a、b细胞都是番茄细胞,那么更简单的得到番茄植株f的处理方法是 .
(5)若杂种植株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仅保留番茄的染色体而马铃薯的染色体会不断丢失,采用特异性引物对番茄和马铃薯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图3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4棵再生植株1~4进行PCR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1~4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 (多选).
(6)图2Ⅰ过程培育植物体A主要应用了 技术.
(7)用红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Ⅱ、Ⅲ有关实验,则Ⅱ过程中,培育植物体B的方法(Ⅱ)称为 .植物体C的基因型有 .(细胞A为两两融合细胞,写出具体的基因型.)
(8)三种育种得到的植物体A、B、C中一定为纯合体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卡尔文用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14CO2→五碳化合物→糖类 B.14CO2→叶绿体→ATP C.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D.14CO2→叶绿体→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 )
A.PCR技术——扩增蛋白质 B.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C.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基粒 D.花粉离体培养——培育多倍体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细胞周期问题.
(1)核膜由 组成,图甲中②与图乙中[] 的形成有关.
(2)甲图核孔对物质的运输 (具有/不具有)选择性;蛋白质分子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进入细胞的方式 (相同/不同).
(3)乙图中小泡 (填字母)内含有的 能够杀死细菌等病原体.
(4)下列过程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 .(多选)
A.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B.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C.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为渗透作用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有半透膜c及a与b之间具有浓度差
B. 图乙中液面不能一直上升的原因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
C. 图丙中③④⑤组成原生质层
D. 如果丙细胞没有细胞壁支持,置于清水中也会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酶的活性实验中,某同学将pH值分别为1、7、10的等量唾液淀粉酶滴入编号为甲、乙、丙的等量淀粉溶液的三支试管中,立即将3支试管置于85℃水浴中,10min后分别加入碘液,能出现蓝色的试管是( )
A. 甲试管 B. 乙试管
C. 乙和丙试管 D. 甲、乙、丙三支试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