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图1: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S期,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2: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BC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DE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
(2)由于图1中的CD段表示染色体:DNA=1:2,所以图2中丙、丁对应图1中的CD段.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其余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即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乙细胞中的①和②组成一个染色体组,①和④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甲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
(4)图2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初级精母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
(5)图2中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XY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已分离,所以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常染色体.
故答案为:
(1)DNA复制 着丝点分裂
(2)丙、丁
(3)甲、乙、丙 一个染色体组 一对同源染色体 4
(4)8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次级精母细胞 常染色体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甲和丙表示mRNA,乙和丁表示核糖体,图1过程合成的多条肽链结构相同 | |
B. | 乙和丁的移动方向均为从右向左 | |
C. | 图1和图2所示过程均可发生在人体细胞中 | |
D. | 图1和图2所示过程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雌性萤火虫对不同种的雄性萤火虫的求偶信号无反应 | |
B. | 牛蛙的卵和豹蛙的精子受精形成的合子不能完成发育 | |
C. | 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不育性三倍体西瓜 | |
D. | 特纳氏综合征(XO)患者性腺发育不良无生育能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合成粉样蛋白(Aβ)的底物是物质S | |
B. | γ分泌酶的出现是AD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 |
C. | 早老素基因pS2使α分泌酶转变成γ分泌酶 | |
D. | AD的发生程度和发生的时间受多种基因影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 |
B. | 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 |
C. | 乙的个体数目不一定比甲少 | |
D. |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甲、乙、丙的能量之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秋•镜湖区校级期中)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病毒都是营寄生生活
B.埃博拉病毒具体细胞壁、细胞膜,但是没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
C.病毒只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