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其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请回答:
(1)过程①代表的是 。
(2)过程②构建A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使用 和 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③采用的实验技术是 ,获得的X是 。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 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 比较;或用图中的 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10分)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己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其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请回答:
(1)①过程所用的工具酶是
(2)过程②的目的是 即获得Y
(3)过程③采用的实验技术是 ,获得的X是 ,X应该具备的特点是 和 ,获得所需X至少经过 次筛选。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 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 比较;或用图中的 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来源:学*科*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疾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请回答:
(1)过程①代表的是 。
(2)过程②要大量扩增A基因,通常可采用 技术。
(3)过程③需要多次对经单一抗体检测呈 性的细胞克隆化培养,才能筛选出X细胞。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 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疑问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 比较;或用图中的 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1)过程①代表的是 。
(2)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必须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⑥是 。
(4)过程⑦采用的实验技术是 ,获得的X是 。
(5)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核酸序列比较;或用图中的 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8分)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其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请回答:
(1)过程①代表的是 。
(2)过程②构建A基因表过载体时,必须使用 和 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③采用的实验技术是 ,获得的X是 。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 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
比较;或用图中的 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十校联合体高三期初联考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9分)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1)过程①代表的是 ▲ 。
(2)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必须使用 ▲ 和 ▲ 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⑥是 ▲ 。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 ▲ 所制
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
毒进行 ▲ 比较;或用图中的 ▲ 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5)科学家发现转基因植株的抗病基因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将该转基因植株与非
转基因植株杂交,其后代中抗病类型与不抗病类型的数量比为1∶1。
①若该转基因植株自交,则其后代中抗病类型与不抗病类型的数量比为_ ▲ _。
②若将该转基因植株的花药作离体培养,则获得的再生植株群体中抗病类植株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