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1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种矿质离子的示意图,图2为某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图中A、B、C、D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_______,请你说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种)。
(2)如果图1中的矿质离子在土壤中含量过高,会导致植物死亡,请你分析植物死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某种药物只抑制图2中a种运输方式而对d种运输方式无影响,请说明该种药物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2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________(填写字母)物质比正常细胞的少;可以表示癌细胞吸收O2和排出CO2的分别是________(填写字母)。
(4)某哺乳动物的一种成熟细胞除细胞膜外,不具其他膜结构。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在一定O2浓度范围内,K+进入该细胞的速率与O2浓度关系的是( )
【答案】(1)主动运输 需要载体、需要消耗ATP(或逆浓度梯度运输) (2)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根毛细胞液浓度,导致植物失水过多死亡 (3)药物抑制了a种运输方式中载体的作用 D b和c (4)A
【解析】
试题分析:(1)从图1可以看出,该矿质离子的运输方式既需要载体也需要消耗ATP,而且是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运输,所以为主动运输。(2)土壤中的矿质离子含量过高,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导致根尖细胞不仅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最终导致植物死亡。(3)图2中物质A和B的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需要的载体不同,但消耗的ATP都是一样的,所以该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了a种运输方式中载体的作用。癌细胞的特点之一是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D)减少。细胞吸收O2和排出CO2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只是运输的方向不同:O2是运入细胞,CO2是运出细胞。(4)据题意知该成熟细胞除细胞膜外,不具其他膜结构,意味着该细胞不具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所以K+进入细胞所需能量不是由有氧呼吸提供的,故O2浓度对K+运输速率无影响。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不当的饮食会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日常生活中,为预防癌症的发生,应尽量避免摄入( )
A.绿色蔬菜 B.新鲜水果 C.食用菌 D.发霉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关于蓝藻和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的遗传物质DNA与蛋白质等构成染色体
B. 细菌中绝大多数种类是营寄生或腐生生活的
C. 蓝藻与绿藻,黑藻等具有完全相同的细胞结构
D. 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属于异养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素循环如下图所示,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夏季,a>b+c+e
B.秋季,e+f<g
C.春季,g=b+e+f
D.冬季,d>c+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
上图中R、R′、R″、R可能是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团或碳链。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键。
资料二:现有一多肽,化学式为C55H70O19N10,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1)根据资料一,该化合物由________个氨基酸脱去________分子水而形成,水分子中的氧来自于________,氢来自于________。
(2)根据资料一,该化合物共有肽键____个。在该多肽水解时,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根据资料二,丙氨酸和谷氨酸的R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资料二中该多肽的化学式推算,它在完全水解后可得到氨基酸共________个,其中丙氨酸________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DNA分子中C+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其中一条链(α)上的A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β)上的A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
A.35%B.29%C.28%D.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几种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是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
B. O是组成水的元素,不是人体干重的主要元素
C. P是组成多种重要化合物的元素.在人体内属于大量元素
D. 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无论干重还是鲜重,所占的比例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