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食物链中,鲸增加5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  )
A.1 kgB.500 kgC.625 kgD.5000 kg

分析 由于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时,其传递效率为10%~20%.而本题中强调“至少”,所以应该应用20%这个数值.

解答 解:根据食物链“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选用能量传递效率20%,则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5kg÷20%÷20%÷20%=625kg.
故选:C.

点评 由于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时,其传递效率为10%~20%.计算最值时要把握能量传递效率和食物链的长短:
(1)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①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②需最少能量: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2)已知低营养级的能量,求高营养级能量时:①获得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②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能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下列条件中属于发生该现象必要条件的是( )

A.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B.细胞膜外侧有识别水分子的受体

C.液泡中有紫色的水溶性色素

D.水分子不能穿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普宁华侨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果蝇的甲性状(长翅与短翅)由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V和v控制,乙性状(野生型与突变型)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果蝇经过辐射处理后会导致基因突变,出现隐性纯合致死现象,致死情况如下表:

现有一只纯合长翅野生型果蝇幼体(VVXHY)经辐射处理,为探究该果蝇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的突变情况,设计如下实验(每对基因只有一个会发生突变)

(1)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该果蝇发育后的成体与纯合长翅野生型雌果蝇交配得F1

步骤二:将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

步骤三: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回答:

①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 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是由许多 链接而成的。

②若突变位点仅在常染色体,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残翅野生型=

③若突变位点仅在X染色体,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雌蝇:长翅野生型雄蝇=

(2)以上实验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研究小组以某绿色植物为材料做了相关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②上(填数字序号),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的色素是叶绿素b.若给予充足光照等适宜条件,光反应产生的ATP会移动到④(填数字序号).
(2)图2是在CO2充足的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温度之间的关系.据图可知,在光照强度大于12k1x时,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温度.已知30℃为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则能否确定图中的A点比B点更有利于植物生长不能(填“能”或“不能”),原因是不能确定A点和B点的净光合速率的大小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A,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生产者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A×100%
B.c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D.该图中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表示“中心法则”的内容,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相关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约占甲种群个体数量的10%〜20%
C.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淘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多样性的物质基础是核糖序列的多样性
B.DNA和基因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C.染色体和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D.中心法则总结了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回答下列有关酶的问题

(1)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一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
②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
③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不变,原因是60℃条件下,t2时酶已经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底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2)某课外活动小组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二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酶活性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该实验以1h后淀粉剩余量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标.
②课外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可以判断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因为pH为3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干扰实验结果.
③在常温、常压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加显著,判断依据是1h后,pH为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为1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