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某植株体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甲,此细胞含有   个染色体组,该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2)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乙,其基因A、a、B、b分布如图,一个这样的细胞产生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概率是   。若产生基因组成为AaB的精子,其原因最可能是减数       (时期)染色体分配异常,此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   变异。
(3)图戊中a~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   。图丙是另一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      ,此图对应于图丁中的   段,对应于图戊中的   (Ⅰ、Ⅱ、Ⅲ、Ⅳ)阶段。
(4)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1)2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
(2)1/4 第一次分裂后期 染色体(数目)
(3)a 卵细胞或极体 DE Ⅳ
(4)动物肠上皮细胞膜凹陷,细胞缢裂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实验小组用小球藻进行实验,探究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他们将一定量的小球藻浸入适宜且相同温度的培养液的试管中:以自炽灯作为光。移动台灯可改变光与试管的距离:C02浓度分别设置为0.03%和0.05%,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曲线1、曲线2(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C、D两点的光合速率,可见限制D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EF段    不再成为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若C处突然关闭台灯,叶绿体中C3含量的变化是     
(2)F点的含义是        。若用缺镁培养液培养小球藻,其他条件不变,F点应向      移。
(3)该小组又做了探究小球藻最适生长温度的预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

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
材料用具:小球藻若干、人试管若干、含CO2缓冲液的培养液、水浴锅(控制温度)、量筒等。
该实验应控制好的两个主要无关变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在取样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有标记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尾。若上述结果成立,那么前提条件是什么?               
(3)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生,理论上种群数量应越来越少,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以捕获次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做曲线向上延伸与Y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假如在某农田(120平方米)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

捕获次数
1
2
3
4
5
6
7
8
每次捕获数(只)
72
63
44
32
23
17
16
15
捕获积累数(只)
72
135
179
211
234
251
267
282
①依数据作图。
②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2)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3) 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       
(4) 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的细胞是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 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         (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程见图。图中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AABB与CC远缘杂交形成的后代,经         方法培育而成,还可用植物细胞工程中       方法进行培育。
(2)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   ,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   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3)杂交后代②中C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               
(4)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蛾类是二倍体生物,其茧有白色和黄色两种颜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和b,D和d)共同控制,显性基因D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色素的代谢过程中的某种酶的合成,而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D基因的表达。其生化机制如图所示,据此回答:

(1)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原因是                             
                                                                              
        
结黄茧的基因型有   种。若要确定结黄茧雄蛾的基因型是否为杂合,最好应该选择基因型为   的个体与之交配。
(2)若基因型分别为BbZDW和BbZDZd的两个杂合雌雄蛾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色茧蛾的概率是   
(3)现有基因型不同的两个结白茧的雌雄蛾杂交,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结白茧蛾与结黄茧蛾的比例是3∶1。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BbZDZD×BbZDW,还可能是            
(4)若d为隐性纯合致死基因(ZdW也是纯合致死基因型,Zd的雌雄配子均有活性),则该种蛾中结黄茧的基因型有  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对t、G对g为显性。
(1)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GGZtW,F1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2)雄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列基因型的雄、雌亲本:GGZtW、GgZtW、ggZtW、GGZTW、GGZTZt、ggZTZt、ggZt Zt、GgZtZt,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易区别的特点,从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用于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

编号
组1
组2
组3
组4
组5
组6
组7
组8
处理
葡萄糖溶液浸泡,溶液中通入空气
葡萄糖溶液浸泡,溶液中通入CO2和N2
蒸馏水浸泡,水中通入空气
蒸馏水浸泡,水中通入CO2和N2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检测结果

淀粉

淀粉

淀粉

淀粉

淀粉

淀粉

淀粉

淀粉
回答问题:
(1)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   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   的光解。
(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   
(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   ,直接能源物质是   ,后者是通过   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                                                         
(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N2,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   (填“有”或“无”)淀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