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 |
B. |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 |
C. |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等位基因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接近1:2:1 | |
D. | 由F2出现了“3:1”的表现型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解答 解:A、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属于作出假说,A错误;
B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这属于“演绎”过程,B正确;C错误;
D、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属于作出假说,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方法及步骤,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内容,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表示物质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的过程图解,请分析回答:
(1)图中A、B、C、D的物质分别是:A ,B .物质利用载体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图[ ] 和[ ] .
(2)K+、葡萄糖、CO2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是: 、 、 .提取人红细胞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一﹣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请预测:人红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 .
(3)人体血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够将侵入人体内的病菌吞噬.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利用细胞膜的 特点,将金属离子和水分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豌豆相对性状多且差异不明显 | B. | 成熟后豆粒留在豆荚中便于统计 | ||
C. | 豌豆属于严格的闭花授粉植物 | D. | 豌豆的花冠形状便于去雄和授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毛霉摄入豆腐中的蛋白质,将其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 |
B. | 腐乳制作过程中,从上向下,逐层增加盐量 | |
C. | 加入卤汤后,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封瓶,并用胶条密封 | |
D. | 腐乳制作过程中主要通过卤汤中加酒来达到抑菌的目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内环境中的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都能与抗原结合并发挥作用 | |
B. | 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侵人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 |
C. | 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通过胞吞进人下一个神经元发挥作用 | |
D. |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基因突变决定的 | |
B. | 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
C. | 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产生新物种 | |
D. | 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可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 |
B. | b可表示肌肉细胞内CO2进入组织液 | |
C. | 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物质是① | |
D. |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③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检测淀粉可用碘液,但不能通过蓝色的深浅来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 | |
B. | 种子成熟过程中,胚乳里蔗糖与可溶性还原糖的变化趋势呈负相关 | |
C. | 种子成熟过程中,胚乳里蔗糖与淀粉的变化趋势呈负相关 | |
D. | 检测蛋白质的试剂可用斐林试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碳酸钙是为了保护叶绿素不受破坏
B.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是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
C.滤液细线不能没入层析液中
D.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胡萝卜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