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孟德尔--发现了遗传两大定律 | |
B. | 沃森、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 |
C. |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 |
D. | 格里菲思--首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分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 解:A、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两大定律,A正确;
B、沃森、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建立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B正确;
C、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
D、格里菲思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组沉淀物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
B. | 甲组上清液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不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
C. | 甲组沉淀物中不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不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
D. | 甲组上清液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核、核糖体和中心体 | B. | 细胞核、核糖体和线粒体 | ||
C. | 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 D. | 细胞核、线粒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鲜牛奶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乙 | |
B. | 乙物质水解后最多可能得到168个氨基酸 | |
C. | 乙物质水解后得到两分子葡萄糖 | |
D. | 甲是半乳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随机交配的种群,其基因频率不发生变化 | |
B. |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 | |
C. | 种群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 |
D. | 种群有利基因的积累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 | B. |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 ||
C. | 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 D. |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 |
B. |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
C. |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影响性状而其功能与性状无关 | |
D. | 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 | |
B. | 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 | |
C. | 内质网膜与核膜相连 | |
D. | 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是最大的细胞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能量 | 3.56 | 12.80 | 10.30 | 0.48 | 226.5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