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A) | 131I治疗组(B) | 单克隆抗体治疗组(C) |
给GD模型小鼠腹腔注射0.1mL无菌生理盐水 | 给GD模型小鼠腹腔注射溶于0.1mL无菌生理盐水的131I | 给GD模型小鼠腹腔注射溶于0.1mL无菌生理盐水的抗ICAM-1单克隆抗体 |
分析 1、单克隆抗体:由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的特点.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利用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即AB型细胞(A为B淋巴细胞,B为骨髓瘤细胞),不需要A、B、AA、BB型细胞.第二次筛选:利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解答 解:(1)用ICAM-1作为抗原间隔多次免疫若干只小鼠,几周后取这些免疫小鼠的血清,分别加入多孔培养板的不同孔中,多孔培养板中需加入ICAM-1以检测这些小鼠产生的抗体.依据反应结果,选出阳性(或“抗原-抗体”)反应最强的培养孔所对应的小鼠M.
(2)实验用骨髓瘤细胞置于(5%)CO2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融合前将部分培养细胞置于含HAT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无骨髓瘤细胞生长,说明培养基符合实验要求.
(3)取小鼠M的脾脏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与实验用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将获得的上述细胞在多孔培养板上培养,用ICAM-1检测,从中选择大量产生抗ICAM-1 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植入小鼠腹腔中克隆培养,一段时间后从小鼠腹水中提取实验用抗体.
(4)根据题干中实验目的“比较实验用抗体和131I对GD 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单克隆抗体治疗组(C)中应给GD模型小鼠腹腔注射溶于0.1mL无菌生理盐水的抗ICAM-1单克隆抗体.
故答案为:
(1)ICAM-1 阳性(或“抗原-抗体”)
(2)(5%)CO2 无
(3)无限增殖 抗ICAM-1抗体 克隆化
(4)给GD模型小鼠腹腔注射溶于0.1mL无菌生理盐水的抗ICAM-1单克隆抗体
点评 本题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以及动物细胞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掌握两次筛选的方法原理,并能够利用对照实验的原则对实验进行补充设计,难度适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高二第二学期二调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杂合子种子,尽快获得纯合子植株的方法是( )
A.种植→F2自交→选不分离者→纯合子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 | B. | ③②① | C. | ①①② | D. | ②①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中红色区域减小 | B. | 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核中 | ||
C. |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 | D. | 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实验处理 | 血糖浓度(g/L) | ||||
处理前 | 处理后 | |||||
30min | 60min | 90min | 120min | |||
甲 | 胰高血糖素 | 1.00 | 1.28 | 1.20 | 1.10 | 1.10 |
乙 | 激素X | 1.00 | 1.02 | 1.00 | 1.05 | 1.01 |
丙 | 胰高血糖素+激素X | 1.00 | 1.50 | 1.60 | 1.56 | 1.5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省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______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______。
上右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00至2000年间3个种群的变化过程。资料显示1915年,在种群A和B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和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
(2)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A、C不同的新种。分析种群B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__________。
下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
年份 | 种群A | 种群C | ||||
规模 | t(%) | w(%) | 规模 | t(%) | w(%) | |
1900 | 46 000 | 5 | 1 | 1 000 | 5 | 1 |
1920 | 45 000 | 5.5 | 1 | 850 | 7 | 1 |
1940 | 48 000 | 7 | 1 | 850 | 9 | 0.8 |
1960 | 44 000 | 8 | 1 | 800 | 12 | 0.6 |
1980 | 42 000 | 6 | 1 | 600 | 10 | 0.8 |
2000 | 40 000 | 5 | 1 | 550 | 11 | 1 |
(3)依据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对种群C的描述,更为准确的是________。
A.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 B.与种群A存在生殖隔离
C.种群未来发展趋势是增长 D.受气候影响更大
(4)据表中数据分析,种群C的基因库比种群A________;种群规模与基因______的频率变化关系密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