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学的问题:

(1)研究人员将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与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1中A、B所示.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竞争.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分析图1,回答问题.
在B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在D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3)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hm2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l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D头.
A.30    B.32    C.64    D.96
②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BC.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4)某同学为了调查一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选取并确定合适的样方面积.
②在该植物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算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请指出该设计步骤中的科学性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错误取样方法不对;应在该种群地中随机取样.
②更正对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整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分析 由图A、B曲线变化趋势可看出:一种生物数量增加,另一种生物被淘汰,故S1与S2之间的关系为竞争.S1与S2生存的适宜温度分别为Tl与T2,则在Tl、T2交替变化时,他们的种群数量为交叉起伏形式.种群补充量最大,应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别最大时,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应该是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

解答 解:(1)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A图中S1种群在竞争中获胜,B图中S2种群在竞争中获胜,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2)在B点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则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即种群补充量最大;在D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即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3)①根据题干分析,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32=30:10,N=96只.
②因为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对种群的个体数量具有决定作用,所以要使调查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数,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没有明显变化,故选B、C.
(3)①用样方法调查一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在该种群分布地中随机取样.
②应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故答案为:
(1)竞争
(2)B   D
(3)①D  ②BC
(4)取样方法不对;应在该种群地中随机取样.
对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整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点评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嘉兴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质鉴定,错误的一项是

A. 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淀粉

B. 苏丹Ⅲ染液能使细胞中的油脂呈橙黄色

C. 还原糖溶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呈红黄色沉淀

D. 用于蛋白质鉴定的双缩脲试剂分A液和B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下图是某一个高等动物体内五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甲、乙、丙、丁、戊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乙丁戊.丁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2)甲细胞有8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戊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该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
(3)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甲乙丙戊,在甲图中1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是3和7.
(4)将以上五个时期的细胞图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序为丙甲戊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达尔文在环球考察时,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13种地雀,它们的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栖息地和食性也不相同,其种间杂交一般是不育的.根据研究,它们是由一种祖先地雀进化来的.
(1)这些鸟的祖先由于偶然的原因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它们逐渐分布到各个岛上去,各个岛上的地雀被海洋隔开不能交配,这就造成了地理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但此时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后来,产生了生殖隔离,便形成了不同品种的地雀.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其身体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据研究是由于它们的祖先原来就发生了变异,这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由于不同岛屿上的食物种类和栖息条件不同,有的个体得到食物而成活,有的个体得不到食物而死亡,此过程被达尔文称为自然选择.它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由于环境不同,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这说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从而证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剧烈运动时产生CO2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若③为肝细胞,人体饥饿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图1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染色体数及DNA数量变化的曲线图,图2是显微镜一个视野下根尖生长点细胞分裂图象,请据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线ABCD表示DNA数量变化
(2)图1中的AB表示DNA分子的复制,相当于右图的6(时期)(编号);
(3)AB段曲线为斜线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也即含量随之有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
(4)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按照正确的方法步骤制备正确的装片,高倍物镜进行观察到视野中的图象如图2,现要观察该物种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选择观察图中代号为2的细胞,并将该装片向右上方方向移动至视野中央进一步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酸、酶、果糖、脂肪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B.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
C.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
D.磷脂参与构成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得变化(如图1).请回答问题.

(1)由图数据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的选择性特性.
(2)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降低,肝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的主要用途是主动运输.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一段时间后尿素含量增加的原因是氨基酸代谢产生.
(3)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主要通过如图2中[a]方式进入细胞,尿素则通过[e]排
出细胞.([]中填字母)
(4)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合成,其作用底物的结构通式是.肝细胞内存在大量蛋白酶,但并不影响转氨酶结构和功能,因为蛋白酶储存在溶酶体中,没有被激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 RNA 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依据中心法则(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④②③环节
B.HIV侵染B细胞,使人体免疫力下降
C.通过④形成的 DNA 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D.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