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大规模培育抗逆、高产、优质的转基因植株 | |
B. | 生产重要的代谢产物,如色素、药物、食品添加剂等 | |
C. | 利用花药做外植体,进行单倍体克隆 | |
D. | 可以产生更多变异类型,适应新环境 |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stackrel{脱分化}{→}$愈伤组织$\stackrel{再分化}{→}$胚状体→植株(新植体);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4、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快速繁殖优良品种、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解答 解:A、在植物转基因工程中,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错误;
B、生产重要的代谢产物,如色素、药物、食品添加剂等,即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错误;
C、利用花药做外植体,进行单倍体克隆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错误;
D、诱变育种可以产生更多变异类型,适应新环境,过程中不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临汾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动物的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 或B基因的胚胎不能存活(如:aaaBB、Aabb等)。若AABB和aabb个 体交配得F1,F1群体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
A.50% B.60% C.45% D.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叶绿体内膜和基质中分布着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 |
B. | 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进行遗传信息的翻译 | |
C. | 一种限制酶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切割出多种目的基因 | |
D. |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只有一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分化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 |
B. | 凋亡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所有基因的表达都下降 | |
C. |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细胞可能发生癌变 | |
D. |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坏死对生物体均有积极的意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所谓全能性,是指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使后代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 |
B. |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 |
C. | 为证明细胞的全能性,科学家用胡萝卜木质部细胞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证明了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 |
D. | 红细胞能合成血红蛋白,心肌细胞能合成肌蛋白,这样的稳定性的差异是不可逆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在植物激素作用下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叫再分化 | |
B. |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最重要的用途是培养具双亲优良性状的经济动物 | |
C. | 经细胞核移植培育出的新个体只具有一个亲本的遗传性状 | |
D. | 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可以调控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芽和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大坝会影响某些洄游鱼类的繁殖,导致其濒危或灭绝 | |
B. | 水库和大坝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生物生活环境,不利于当地物种的生存 | |
C. | 水库中的水流速度很慢,污水的直接排放非常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 |
D. | 水库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加水域面积,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注 意 事 项 |
①请将本品置于阴凉、干燥处,避热、避湿、避光. ②不慎溅入眼中,立即用水冲洗. ③水温以30~50℃为宜,切忌用70℃以上的热水. |
脸盆编号 | 洗涤物 (等量) | 洗涤温度 | 洗衣粉 (等量) | 水量 | 洗净所 需时间 |
1 | 油污布 | 45℃ | 加酶 | 2 L | 4 min |
2 | 油污布 | 45℃ | 普通 | 2 L | 7 min |
3 | 油污布 | 5℃ | 加酶 | 2 L | 9 min |
4 | 油污布 | 5℃ | 普通 | 2 L | 8 mi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