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A是合成,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B是吸附;C是释放,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相同;D是注入,只有噬菌体的DNA注入细菌;E是组装.
解答 解:(1)由于35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32P是DNA的特征元素,所以若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对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可选用35S和32P.
(2)D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进入细菌的DNA作为模板指导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细菌的核糖体.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了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的结论.
(4)自然界中也有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等,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
(1)B
(2)蛋白质外壳 DNA
(3)DNA
(4)RNA 主要
点评 本题结合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图,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特别注意“注入”和“合成”步骤,这也是常考知识点;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该实验的结论.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一)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果蝇3号常染色体上有裂翅基因。为培育果蝇新品系,研究人员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以下均不考虑交叉互换)。
(1)将某裂翅果蝇与非裂翅果蝇杂交,F1表现型比例为裂翅:非裂翅=1:1,F1裂翅果蝇自交后代中,裂翅与非裂翅比例接近2:1的原因最可能是 。
(2)将裂翅品系的果蝇自交,后代均为裂翅而无非裂翅,这是因为3号染色体上还存在另一基因(b),且隐性纯合致死,所以此裂翅品系的果蝇虽然均为 ,但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因此裂翅基因能一直保留下来。
(3)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卷翅基因D和另一基因E(纯合致死)。卷翅品系的果蝇自交后代均为卷翅,与上述裂翅品系果蝇遗传特点相似。利用裂翅品系和卷翅品系杂交培育裂卷翅果蝇品系,F1基因型及表现型如下图甲所示。
欲培育出图乙所示的裂卷翅果蝇,可从图甲所示F1中选择合适的果蝇进行杂交。若从F1中选 与裂卷翅果蝇杂交,理论上应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子代,但实际上没有裂卷翅果蝇。推测可能是F1裂卷翅果蝇产生的含有 基因的配子死亡,无法产生相应的后代。若从F1中选表现型为 的果蝇杂交,子代裂卷翅果蝇有 种基因型,其中包含图乙所示裂卷翅果蝇,进而培养出新品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单侧光照使图甲中背光侧生长素接近图丙中B浓度 | |
B. | 图乙中生长素对1处与4处的生长都是起促进作用 | |
C. | 甲、乙两图中植物的生长情况,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 |
D. |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种植物同一器官生长的促进作用不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 | |
B. | 揭示了动物界与植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 |
C. | 魏尔肖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 |
D. | 细胞学说的创立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基因靶向”技术,指的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通过一定的载体,用设计好的目的基因替代靶基因,从而达到使靶基因功能丧失的目的。借助这一技术,科学家可以用小鼠进行实验,使其体内的某种特定基因丧失功能,以帮助人们找到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下面是该实验的基本过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获得胚胎干细胞(ES细胞)。ES细胞是由______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实验一般采用ES细胞作为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这是因为ES细胞具有发育的______。
(2)获取目的基因:
①目的基因是靶基因的同源片段。经过修饰使靶基因的功能改变或丧失,就可获得目的基因。如果要获得活性降低了的X酶蛋白的目的基因,可以根据此蛋白的结构及功能进行X酶基因的改造,这一技术叫做______工程。
②为了提高实验成功率,需要通过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以获得目的基因的大量拷贝。
(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以外,还必须有______基因,以便于细胞的筛选。质粒具有的一个或多个 位点,使目的基因插入其中成为可能,因此常被选作运载体.
(4) ,并从中筛选,然后培育出小鼠。
①由ES细胞培育出小鼠的过程中,需要采用______技术和______技术。
②为了确定该小鼠体内是否成功发生了基因的同源重组,可通过观察小鼠的性状来检测,这属于______水平的鉴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