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①和③ | B. | ①和② | C. | 只有① | D. | ②、③ |
分析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原理总结:①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
②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要先加A液NaOH溶液再加B液CuSO4溶液)
解答 解:①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因此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①正确;
②蔗糖虽然属于糖类,但不属于还原糖,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②错误;
③胰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需要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实验可以用蒸馏水将斐林试剂的乙液稀释5倍,然后再用这两种溶液鉴定蛋白质,③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 |
B. | 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 | |
C. | 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 | |
D. | 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 | |
B. | 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 | |
C. | 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 |
D. | 框图④内的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④ | B. | ③④⑤⑥ | C. | ②③④⑤ | D. | ②④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发生了基因重组 | B. | 发生了基因突变 | ||
C. | 染色体缺失了一段 | D. | 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率减慢是细胞衰老的重要特征
②癌变是细胞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的过程
③寄主细胞因病毒的增殖释放而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现象
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