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 |
B.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为细菌提供更多的氧气 | |
C. |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 | |
D. | 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 |
分析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A、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实现重组重组,表现出S型细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广义上的基因重组,A正确;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开来,B错误;
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存在于子代噬菌体的DNA中,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沉淀物中,C错误;
D、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主要是未标记的噬菌体外壳,放射性主要在沉淀物中,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100 |
结果 | 15min后仍未凝固 | 14min内完全凝固 | 1min内完全凝固 | 1min内完全凝固 | 15min后仍未凝固 |
A. | 新鲜姜汁中含有能使可溶状态的牛奶凝固的酶 | |
B. | 进一步测定最适温度,可设置60℃、65℃、75℃、80℃四个温度梯度 | |
C. | 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 |
D. | 该实验说明酶需要适宜的温度,100℃时未凝固,是因为酶的活性已经丧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序号 | 光照强度 (%) | CO2浓度(%) | |
开始时 | 12h后 | ||
1 | 0 | 0.35 | 0.368 |
2 | 10 | 0.35 | 0.342 |
3 | 20 | 0.35 | 0.306 |
4 | 40 | 0.35 | 0.289 |
5 | 60 | 0.35 | 0.282 |
6 | 80 | 0.35 | 0.280 |
7 | 95 | 0.35 | 0.27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追踪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 |
B. | 格里菲思通过实验推想出已经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换因子” | |
C. | 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能够产生吲哚乙酸使其向光弯曲生长 | |
D. | 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凝胶电泳的结果(1Kb=1000对碱基)(+表示该片段的存在) | |||
分子量(Kb) | 酶M | 酶N | 酶M+酶N |
1.0 | + | + | |
2.0 | + | ||
3.0 | + | ||
4.0 | + | ||
5.0 | + | ||
6.0 | + | ||
7.0 | + | ||
9.0 | + | ||
10.0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 |
B. | 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 |
C. | 森林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
D. | 遗传多样性比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重庆一中高三下学期10月月考试卷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酵母菌使葡萄汁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 B.营养物质不断消耗
C.产物积累使pH值发生改变 D.氧气过少导致其无法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