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结构
B、核糖体的化学组成中不含磷元素
C、基因表达的全过程都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
D、细胞分裂间期核糖体的活动比分裂期更为活跃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专题:
分析:1、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
2、核糖体中含有R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无核糖体分布.
3、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共同点:细胞膜、DNA和核糖体.
解答: 解:A、核糖体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的结构,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核糖体的成分包括蛋白质和RNA,元素组成是C、H、O、N、P,B错误;
C、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
D、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则核糖体的活动活跃,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核糖体的分布、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核糖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据图回答:
(1)该模型属于
 
(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
 
调节.
(2)捕食者与猎物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
 

捕食者的存在对猎物也是有益的,因为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猎物中的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同时往往捕食种群数量较
 
(填“大”或“小”)的猎物物种.
(3)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
 
 

(4)请用该模型解释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池塘内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如图表示甲、乙、丙在水塘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与丙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B、甲、乙、丙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乙与甲之间的数量比值可以表明能量传递效率
D、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所吃食物过咸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会增多
B、当血糖浓度降低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参与调节
C、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
D、当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动态平衡时,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中E、F、G为三个用半透膜制成的小袋,内盛有溶液甲或乙,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E和F体积相同,G体积较大,三者置于盛有溶液丙的大容器内.初始三个小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相同.已知三种溶液的浓度高低顺序为:溶液甲<溶液乙<溶液丙.液面稳定后管e、管f和管g中的液面高度变化值△e、△f和△g之间的关系为(  )
A、△e=△f=△g
B、△e>△f△f>△g
C、△e<△f△g>△f
D、△f<△g△e>△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ATP
B、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
C、两者都含有内膜和外膜
D、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也将失去活性.这说明(  )
A、细胞和病毒失活是因为改变了它们的化学成分
B、细胞和病毒都要有一定的结构基础,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C、细胞和病毒被搅碎后都失活,可见两者的结构特点一致
D、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05年两位科学家因发现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造成的,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B、其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等
C、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D、其结构与酵母菌和乙肝病毒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