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生理学家发现用电流刺激蛙的交感神经会造成其心跳加快,于是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1:交感神经受电流刺激后,电信号直接传导造成心脏跳动加快;
假设2:交感神经分泌某种化学物质造成心脏跳动加快.
任氏液是能够维持蛙心跳动的生理溶液,已知神经或心脏产生的物质可扩散到任氏液中.某同学为了探究哪种假设正确,设计以下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制备如图带有交感神经的搏动的离体蛙心,用插管插入蛙心的心室腔中,插管内有任氏液,心脏的血液已被任氏液代替.
②取按步骤①制好的蛙心两个,分别置于盛有等量且适量任氏液的容器A和B中,用心率测量仪测量A、B中蛙心的心率(HA1、HB1).
③刺激A中蛙心的交感神经,用心率测量仪测量蛙心的心率(HA2).
④将容器A中适量的溶液转移到容器B中,用心率测量仪测量B组蛙心的心率(HB2).
(2)根据可能的实验结论,预测实验结果(用“>、=、<”表示).
实验结果实验结论
HA1<HA2,HB1<HB2交感神经受电流刺激后,电信号直接传导造成心脏跳动加快
HA1=HA2,HB1<HB2交感神经分泌某种化学物质造成心脏跳动加快
(3)分析与讨论
①实验步骤④中能否刺激B中蛙心的交感神经后,再观察测量蛙心的心率?为什么?不能,若先刺激蛙心的交感神经再观察测量蛙心的心率,则无论电信号直接传导还是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形式从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都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
②若实验结果支持假设2,则说明交感神经通过产生化学物质作为神经递质,达到控制心脏的收缩.

分析 迷走神经支配呼吸、消化两个系统的绝大部分器官以及心脏的感觉、运动以及腺体的分泌.
阅读题干和图示可知本题是考查交感神经对心脏收缩控制作用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完善实验过程,然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最后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 解:(1)由于假设2交感神经分泌某种化学物质造成心脏跳动加快,所以实验步骤④中要将容器A中适量的溶液转移到容器B中,用心率测量仪测量B组蛙心的心率.
(2)如果刺激A中蛙心的交感神经,电信号直接传导造成心脏跳动加快,则蛙心的心率HA1 <HA2.由于没有分泌某种化学物质,所以HB1=HB2
如果刺激A中蛙心的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分泌某种化学物质造成心脏跳动加快,则蛙心的心率HA1 <HA2,HB1<HB2
(3)①如果先刺激蛙心的交感神经再观察测量蛙心的心率,则无论电信号直接传导还是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形式从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都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所以实验步骤④中不能刺激B中蛙心的交感神经后,再观察测量蛙心的心率.
②在突触小体内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作用于突触后膜.如果实验结果支持假设2,则说明交感神经通过产生化学物质作为神经递质,达到控制心脏的收缩.
故答案为:
(1)将容器A中适量的溶液转移到容器B中(将B容器中的心脏放到A容器中),
(2)<=<<
(3)不能,若先刺激蛙心的交感神经再观察测量蛙心的心率,则无论电信号直接传导还是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形式从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都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     神经递质

点评 本题考查研究交感神经对心脏收缩的控制作用,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多年后,原有耕地变为林地.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发现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见表中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
种名山桃丁香油松刺槐
山桃1
丁香0.1241
油松0.1250.8341
刺槐0.1480.7610.8841
(1)耕地逐渐过渡为林地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或“次生演替”).
(2)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油松和刺槐.造成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
(3)退耕还林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图中0→a,物种①的种群密度上升,从种群的数量特征角度析,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的种群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弱光;c点以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
(4)实施退耕还林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物种丰富度升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或物种多样性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下表是某池塘生态系统内一个食物网中6个种群有机物同化量的相对值,其中是生产者的只有A.
种群ABCDEF
有机物同化量相对值500039011029215
(1)该池塘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2)若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食物网最多有4条食物链.
(3)如果池塘受到了农药污染,则位于食物链顶位的物种受害最严重,该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4)如果向该池塘引入以 F 为专一食物的水生动物,A、B、C、D、E 5个种群中密度首先下降的是B和C.
(5)一般情况下,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表明池塘生态系统的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关系密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回答下列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验证还原性糖的实验中,选择甘蔗为生物材料,实验过程和方法规范,但没有观察到相应的颜色变化,原因可能是蔗糖不是还原糖.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为便于观察,选用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最佳,原因是紫色洋葱的鳞片叶表皮细胞是一层成熟的植物细胞,且液泡是紫色的.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使用过氧化氢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分解本身受温度影响.
(4)如果用纸层析法对小球藻的色素进行分离,其利用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扩散最快的一条色素带呈橙黄色色,该色素主要吸收橙黄色光,该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过敏反应产生的原因是(  )
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免疫
B.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对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
C.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免疫
D.由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a、b、c分别进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B.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发生了受精作用
C.CD与OP的染色体行为相同
D.JK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分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关于“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描述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  )
A.了解各种色素的分子结构B.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C.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D.验证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如图表示在25℃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
(1)比较A、B植物,其中细胞呼吸较强的是A植物,当光照强度在达到Z点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2)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减少(减少或增加).
(3)对B植物而言,光照强度为Xklux时,真正光合作用强度为2CO2(mg/(m2.h))
(4)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图中P的位置如何变化?P点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准备好含Ca2+、Mg2+和Si044-的培养液,将番茄和水稻分别在上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稻和番茄对离子的吸收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B.此实验证明同一植物对不同种离子的吸收具有差异性
C.水稻与番茄相比,对Ca2+、Mg2+需要量小,而对SiO44-需要量大
D.此过程中水稻没有吸收Ca2+,但却正常吸水,所以结束时溶液中Ca2+浓度比初始值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