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25°C时,Ksp[Mg(OH)2]=5.61×10-12,K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C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25°C时,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C.25°C时,Mg(OH)2固体在20ml 0.01 mol/L氨水中的Ksp比在20mL 0.01mol/L NH4Cl溶液中的Ksp小
D.25°C时,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成为MgF2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年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作出假设: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
实验步骤:(略)
实验结果:
某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O2释放量(mL)
CO2浓度[来源:Z+xx+k.Com] | 灯泡的功率(单位:W) | |||||
20 | 50 | 75 | 100 | 200 | 300 | |
0.1% | 3.4 | 16.0 | 28.2 | 40.5 | 56.5 | 56.5 |
0.03% | 2.3 | 11.2 | 19.8 | 27.6 | 27.5 | 27.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山东临沂沂南二中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每空1分,共10分)甲图是植物水培法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 。
(2)小麦在a点时吸收K+是否需要能量 ,向培养液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3)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小麦,研究培养液中氧气含量对K+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乙图,则小麦幼苗吸收K+的方式是 ,培养液中氧气含量对K+吸收速率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图中 段,d点后K+吸收速率不再明显增加的原因是 。
(4)如果把小麦的叶肉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于细胞壁与___ 发生分离所致。如果将该细胞再放入清水中,细胞会出现 现象。
(5)如果把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称之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下表是某同学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不同作用时间下,记录一个视野中的某植物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数量如下图示(已知视野中共有细胞40个)
蔗糖溶液浓度 |
15秒 |
25秒 |
35秒 |
45秒 |
55秒 |
浓度A |
5 |
9 |
13 |
14 |
14 |
浓度B |
17 |
19 |
21 |
22 |
22 |
浓度C |
26 |
28 |
29 |
31 |
31 |
浓度D |
34 |
35 |
37 |
37 |
37 |
该表皮细胞液的渗透压(浓度)相当于蔗糖溶液哪一浓度?_________(填编号);蔗糖溶液作用的最佳时间约为__________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年江苏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作出假设: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
实验步骤:(略)
实验结果:
某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O2释放量(mL)
CO2浓度[来源:][来源:Z+xx+k.Com] |
灯泡的功率(单位:W) |
|||||
20 |
50 |
75 |
100 |
200 |
300 |
|
0.1% |
3.4 |
16.0 |
28.2 |
40.5 |
56.5 |
56.5 |
0.03% |
2.3 |
11.2 |
19.8 |
27.6 |
27.5 |
27.5 |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作出上述假设的依据是:① ▲ ;② ▲ 。
(2)分析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当该植物在灯泡功率为100W、CO2浓度为0.03%时,采取
▲ 措施更有利于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3)该实验方案中确定的自变量是 ▲ ,实验中除实验材料外必须控制的主要无关变量是 ▲ 。
(4)某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在种植蔬菜时,棚内还种植了一些蘑菇,结果发现蔬菜的产量有了明显提高。请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其中的道理: ▲ 。
(5)右图为某植物25℃时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曲线。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请在图中画出30℃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相应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关系的大致曲线(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河北省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某研究性小组研究的课题是“探究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他们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发现某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受营养成分和温度等条件的影响。
(1)研究小组工在探究温度对某种细菌的影响时,对细菌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代时)与温度的关系做了有关的数据统计,见下列表格:
温度(℃)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47.5 |
50 |
代时(分) |
860 |
120 |
90 |
40 |
29 |
22 |
17.5 |
20 |
77 |
750 |
依据上表推测,适合该细菌繁殖的最适温度约为_____________。
(2)研究小组Ⅱ发现某种细菌有5种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C,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生长 —:表示不生长
物质[来源:学§科§网Z§X§X§K] 突变体[来源:] |
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 |
|||||
A |
B |
C |
D |
E |
G |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____________。由于A—C所需的量很少,属于微生物所需营养要素中的___________。
(3)假定在细菌培养过程中,出现了某种突变的菌种,为了分离获得不能合成某种维生素的营养缺陷型菌株,设计一个实验以鉴定这种维生素的类型。
第一步:将变异菌株接种到____________培养基上扩大培养;
第二步:配制系列培养基。此时应将_____________设为实验的自变量;
第三步:将扩大培养的变异菌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自始至终要注意__________操作。
(4)实验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请完成以下Ⅰ、Ⅱ两小题:
Ⅰ.将长势相同的大豆幼苗随机均分成A、B、C三组,分别放在相同的完全培养液中,最初检测表明,它们对K+吸收量相同,对水的吸收量也基本相同,随后对三组幼苗分别进行如下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植株 | A | B | C |
处理 | 添加高浓度的KHCO3溶液 | 注射“呼吸阻断剂” | 剪去部分叶片 |
(1)吸水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植株对矿质离子的吸收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植株根尖成熟区细胞可能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现象.根对水分和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4)在正常情况下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能够进行的生命活动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① 细胞增殖 ② 渗透吸水 ③ 光合作用
④ 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 ⑤ 有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Ⅱ.下面的甲、乙两图反映了二氧化碳含量和光照强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5)对温室中的农作物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其原理符合上图中的 图。若要用豆科植物作为绿肥,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______________元素的含量。
(6)限制乙图曲线最终趋于平缓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项)。若乙图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曲线中B点将向______________移动,C点将向______________移动。
(7)图中的D点时刻,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8)乙图中a点与c点相比,C3含量______________(增多、减少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