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浓度不会影响K值大小 |
B.取样计数前要静置一段时间后再取样 |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所有酵母菌的数目 |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与细胞学说不符的是 ( )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
C.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动植物体内共有的糖( )
(1)糖原(2)淀粉(3)蔗糖(4)乳糖(5)核糖(6)脱氧核糖(7)葡萄糖(8)果糖
A.(2)(3)(8) | B.(1)(4))(6) | C.(l)(5)(6) | D.(5)(6)(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④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A.氨基酸和核糖体 | 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
C.核苷酸和核糖体 | 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用放射性核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在 |
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激素①只作用于垂体,所以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后通过体液运输到作用部位 |
B.每一种激素只作用于一种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激素③不能同时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
C.寒冷情况下,激素①分泌量增加,导致激素②与激素③分泌量增加 |
D.摄入碘不足时,激素③分泌量减少,导致激素①与激素②分泌量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