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解答 解:(1)体细胞的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其不仅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由于茎尖等分生组织几乎不含病毒,因此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等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苗.
(2)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对胡萝卜段用70%酒精消毒30s后,立即用无菌水冲洗.形成层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因此获取外植体时应该切取胡萝卜块中含有形成层的部分.
(3)检测抗虫棉的抗虫特性,可以进行分子水平检测,也进行从个体水平上进行检测.
(4)可根据DNA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来提取它;鉴定DNA的原理: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故答案为:
(1)遗传特性 茎尖
(2)70%酒精 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3)分子 个体生物学
(4)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 二苯胺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DNA的粗提取和鉴定,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识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及过程;识记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突变是生物随环境改变而产生的适应性突变 | |
B. | 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基因突变频率很高 | |
C. |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物种中广泛存在 | |
D. | 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如航天器搭载种子或幼苗产生的突变多是定向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TtBB×ttBb | B. | TtBb×Ttbb | C. | TtBb×ttBb | D. | TtBb×ttB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过程①可使育种所需的优良基因由亲本进入F1 | |
B. | 过程②为减数分裂 | |
C. | 过程③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幼苗 | |
D. | 过程④必须使用秋水仙素处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牡蛎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 |
B. | 电白牡蛎和湛江牡蛎二者的基因库不完全相同 | |
C. | 牡蛎新种出现,说明长期地理隔离一定导致生殖隔离 | |
D.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西沂州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补考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可能与感受器连接
B.b的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C.刺激c点a、b、d、e点都会测到电位变化
D.a点兴奋时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西沂州一中高一上期末补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
A.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B.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C.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D.细胞壁、液泡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西临汾市高三3月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曲线为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下表为a~d 4种植物的单个植株在自然浓度及最适温度下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通过光反应把太阳能转变为 贮存在ATP中,再通过暗反应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贮存于 中。
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之间,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为 ;光饱和点之后,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为 。
光照强度为0.4klx时,表格中 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多于光合作用吸收的,四种植物在群体中的光饱和点比单株的要高,主要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