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某XY型性别决定且雌雄异株的植物的红花和白花这一对相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其中的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AA、aa、XAXA、XaXa、XAY、XaY均视为纯合子),用该植物一对雌、雄株杂交,得到的子一代共有312株植株,其中雌株205株,结合杂交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红白花性状的基因位于X(常/X/Y)染色体上,存活植株的基因型共有3种.
(2)若F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雌:白花雌:白花雄=1:1:1,则致死基因是基因A.
(3)若F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雌:红花雄=2:1,则致死基因是基因a,让F1雌雄株随机交配,理论上F2存活后代组成的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为$\frac{10}{11}$.

分析 已知一个基因在纯合时可导致合子死亡,且两植株杂交得到F1,F1中雌株有205株,雄株有107株,雌性:雄性=2:1,说明雄性有一半死亡,即雌雄性纯合致死,同时也说明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

解答 解:(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杂交后代的雌雄比例不等,说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致死基因是基因A,则存活植株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Y;如果致死基因是基因a,则存活植株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Y.
(2)由于雄株有一半纯合,则亲本雌株一定为杂合子.如果致死基因是基因A,则该植物雌、雄株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则杂交后代F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雌(XAXa):白花雌(XaXa):白花雄(XaY)=1:1:1.
(3)如果致死基因是基因a,则该植物雌、雄株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则杂交后代F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雌(XAXA、XAXa):红花雄(XAY)=2:1.让F1雌雄株随机交配,理论上F2存活后代有$\frac{3}{7}$XAXA、$\frac{1}{7}$XAXa、$\frac{3}{7}$XAY,组成的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frac{3×2+1+3}{4×2+3}$=$\frac{10}{11}$.
故答案为:
(1)X    3
(2)红花雌:白花雌:白花雄=1:1:1
(3)红花雌:红花雄=2:1    $\frac{10}{11}$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伴性遗传的特点,能根据题文内容判断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然后分两种情况讨论杂交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并且能够计算基因频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调查结果图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北点地梅5年间种群数量变化(每样方个体数/株)(  )
      年份比较项目  19711972197319741975
种子萌发数1000970700500440
幼苗数430400290290250
成熟株数350240210220190
A.北点地梅在这5年间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C.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及所在的团队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FPP(如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

(1)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完成过程②需要的物质有氨基酸、ATP、tRNA等物质或结构的参与.
(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ADS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
(3)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
(4)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9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或AaBb×Aabb,该F1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占所比例为$\frac{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设计如图的实验装置,图甲中A、B为两株相同幼苗(A已死亡),其外是透光可伸缩气球,且内均有含CO2缓冲液的培养液,图中灯泡缓慢移动.图乙为灯泡距离与指针偏转关系的曲线.
(1)ae段指针偏向左,ef段指针偏向右.
(2)该实验探究的是不同光照强度对植株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3)ac段说明植株B氧气释放量(或净光合作用)变化为先增多,后减少,图中表示幼苗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是点e.
(4)c点时,B植株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将大豆种子置于水分、空气、温度、光照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或幼苗的重量变化,结果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第6天之前种子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吸水.若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第6天测得种子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之比为l,则大豆细胞内无氧呼吸的强度为0.若H18O参与大豆种子的有氧呼吸,则此过程中18O的转移途径是H218O→C18O2,该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
(2)若第10天大豆种子均萌发成幼苗,则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等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10天后大豆幼苗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3)第11天大豆幼苗叶绿体产生的O2的移动方向是部分到线粒体,部分到细胞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某兴趣小组对培养基进行严格灭菌处理后,加入酵母菌,在遵循实验各原则的情况下,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见下表(单位:×106个/mL).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温度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
0h24h48h72h96h120h144h168h
15℃0.83.03.84.64.03.22.82.5
20℃0.85.05.34.22.11.20.80.6
25℃0.85.25.64.62.01.00.60.2
30℃0.84.95.54.82.21.30.70.5
35℃0.81.51.82.02.21.30.80.6
A.获取表中的统计数据时需用到血细胞计数板、光学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B.温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酵母菌种与培养基成分等为无关变量
C.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S”型增长,稳定时间长短与营养有关
D.酵母菌最适合生活在15℃环境中,该温度下酵母菌存活的时间最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目前该病毒已经造成超过5160人死亡.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RNA)释放至细胞质,通过如图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B.图中①②③过程均需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D.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新华社2016年2月26日报道:在我国浙江发现第6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下列关于寨卡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B.寨卡病毒是原核生物
C.寨卡病毒是真核生物D.寨卡病毒能寄生在人体细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由18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三条肽链中含有的肽键数目是(  )
A.18个B.17个C.16个D.15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