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已知一个基因在纯合时可导致合子死亡,且两植株杂交得到F1,F1中雌株有205株,雄株有107株,雌性:雄性=2:1,说明雄性有一半死亡,即雌雄性纯合致死,同时也说明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
解答 解:(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杂交后代的雌雄比例不等,说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致死基因是基因A,则存活植株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Y;如果致死基因是基因a,则存活植株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Y.
(2)由于雄株有一半纯合,则亲本雌株一定为杂合子.如果致死基因是基因A,则该植物雌、雄株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则杂交后代F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雌(XAXa):白花雌(XaXa):白花雄(XaY)=1:1:1.
(3)如果致死基因是基因a,则该植物雌、雄株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则杂交后代F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雌(XAXA、XAXa):红花雄(XAY)=2:1.让F1雌雄株随机交配,理论上F2存活后代有$\frac{3}{7}$XAXA、$\frac{1}{7}$XAXa、$\frac{3}{7}$XAY,组成的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frac{3×2+1+3}{4×2+3}$=$\frac{10}{11}$.
故答案为:
(1)X 3
(2)红花雌:白花雌:白花雄=1:1:1
(3)红花雌:红花雄=2:1 $\frac{10}{11}$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伴性遗传的特点,能根据题文内容判断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然后分两种情况讨论杂交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并且能够计算基因频率.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年份比较项目 | 1971 | 1972 | 1973 | 1974 | 1975 |
种子萌发数 | 1000 | 970 | 700 | 500 | 440 |
幼苗数 | 430 | 400 | 290 | 290 | 250 |
成熟株数 | 350 | 240 | 210 | 220 | 190 |
A. | 北点地梅在这5年间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 |
B. | 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 |
C. | 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 |
D. | 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温度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第7次 | 第8次 |
0h | 24h | 48h | 72h | 96h | 120h | 144h | 168h | |
15℃ | 0.8 | 3.0 | 3.8 | 4.6 | 4.0 | 3.2 | 2.8 | 2.5 |
20℃ | 0.8 | 5.0 | 5.3 | 4.2 | 2.1 | 1.2 | 0.8 | 0.6 |
25℃ | 0.8 | 5.2 | 5.6 | 4.6 | 2.0 | 1.0 | 0.6 | 0.2 |
30℃ | 0.8 | 4.9 | 5.5 | 4.8 | 2.2 | 1.3 | 0.7 | 0.5 |
35℃ | 0.8 | 1.5 | 1.8 | 2.0 | 2.2 | 1.3 | 0.8 | 0.6 |
A. | 获取表中的统计数据时需用到血细胞计数板、光学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 |
B. | 温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酵母菌种与培养基成分等为无关变量 | |
C. | 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S”型增长,稳定时间长短与营养有关 | |
D. | 酵母菌最适合生活在15℃环境中,该温度下酵母菌存活的时间最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 |
B. | 图中①②③过程均需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
C. | 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 |
D. | 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 B. | 寨卡病毒是原核生物 | ||
C. | 寨卡病毒是真核生物 | D. | 寨卡病毒能寄生在人体细胞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