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通过吃草,从草中获得化合物和元素,那么,牛和草的化学元素的种类以及相同化学元素的含量上分别是( )
A. 种类差异很大,含量上大体相同
B. 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C. 种类和含量都是大体相同
D. 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吉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五十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2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几种不同的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肽键数目减少4个 B. 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
C. 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 D. 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A. 磷是磷脂、ATP及核糖的组成元素
B. 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都含有氮元素
C. 性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D. 葡萄糖可以存在于叶绿体,但不存在于线粒体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辽宁沈阳东北育才高一上第一次阶段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豌豆植株的细胞中,A.C.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种类有( )
A、3种 B、4种 C、6种 D、8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辽宁沈阳东北育才高一上第一次阶段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4个不同的氨基酸可以合成三肽的种类,以及四种不同的氨基酸数量足够时能合成的三肽的种类分别是( )
A. 4、9 B. 16、64 C. 6、27 D. 24、6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二上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有人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做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实验设置 | 结果 | |
干旱 | A组:将大鬣蜥移走 | A组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 |
B组:不作处理 | ||
C组:将小鬣蜥移走 | C组大鬣蜥的存活率比B组略有增加 | |
湿润 | D组:将大鬣蜥移走 | D组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 |
E组:不作处理 | ||
F组:将小鬣蜥移走 | F组大鬣蜥存活率与E组差别不大 |
(1)调查鬣蜥的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再将干旱组与湿润组比较后,可以确定两种鬣蜥间有____________关系。
(3)从实验来看,________的竞争能力更强。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4)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二上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记忆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前后,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A.蛋白质的种类 B.高尔基体的数目
C.中心体的数目 D.细胞膜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二上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C.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高一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分子中,不是多聚体的分子是( )
A. 抗体 B. 麦芽糖 C. RNA D. 纤维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