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甲是某雌性动物体内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如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各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B属于
 
分裂的
 
时期;A-E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
 
(填字母);D细胞的名称是
 

(2)图甲中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是
 
(填字母).
(3)图乙中c、f处DNA数量变化的原因分别是
 

(4)细胞E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乙图的
 
(填字母)时期.若图E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
 

(5)画出该生物体形成AB配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只要求画出与AB配子形成有关的细胞图).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专题:
分析:分析甲图A为有丝分裂后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为有丝分裂中期、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乙图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图,前半段表示有丝分裂,后半段表示减数分裂.
解答: 解:(1)图甲中B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上,可判断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依次判断可知A为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C为有丝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E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又因为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均等分裂,且题干已知是雌雄动物细胞,所以D细胞的名称是极体.
(2)要求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实际上就是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即染色体上有姐妹染色单体,图甲中A、D姐妹染色单体已经分离,所以它们的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1:1;B、C、E中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它们的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
(3)图乙c处是有丝分裂末期,随着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核中DNA数量减半;f处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导致细胞核中DNA数量减半.
(4)细胞E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用图乙中的g表示,所以B与b的分离发生在乙图的g时期.在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中B与b不可能进入同一个配子中,若图E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5)题目要求画出该生物体形成AB配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首先要了解配子指的是卵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应体现出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同时还要注意基因的标注,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的是姐妹染色单体,所以两极的基因细胞质多的应该是AB,则另一极应该是Ab.
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1)减数第一次  中  D  极体
(2)B、C、E
(3)c处DNA数量减半是因为在有丝分裂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f处DNA数量减半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4)g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5)如右图:
 
(说明:体现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基因标注要正确,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对染色体虚实要明确)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意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图形、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很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理想材料之一,通过诱发突变和人工选择可以培育许多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合适的方法诱发果蝇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本质是
 

(2)图1为果蝇红眼基因一条链的部分碱基序列,及该基因编码的部分氨基酸序列.
红眼基因的表达需经过
 
过程.若图1中的赖氨酸变成了谷氨酸,则可推知红眼基因中发生的碱基变化最可能的是
 


(3)野生型雄果蝇(XWY)经诱变处理后出现了一只突变型(X-Y)雄果蝇,该突变可能是隐性突变、隐性致死突变(胚胎期致死)和无效突变(仍保持原有性状).请设计杂交实验确定这只雄果蝇(X-Y)的突变类型,用一个遗传图解(表现型不作要求)表示杂交实验过程,并写出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结论.
可能结果和相应结论:①
 
;②
 
;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中,图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度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玻璃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试管内变化的气体是
 

(2)若此时图1植物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司,则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
 
毫升.若此时植物叶片的呼吸熵(CO2/O2)为0.8(呼吸时产生的CO2和消耗的O2的比值)那么植物光合作用除自身呼吸提供的CO2外,植物还需从外界吸收CO2
 
毫升.
(3)为了防止无关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没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
 
.如果对照组在相同光照情况下,刻度管中的红色液滴较之实验组向右移了5毫升,其原因是
 

(4)如果将试管中的CO2缓冲液改为无菌水,则实验测得的数据指标是
 
 值.该方法测得的实验数据不能较准确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变化,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一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二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下表为测得A植物的相关数据.请分析回答:

温度(0C)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1)据图一,A和B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
 

(2)图一中的a点表示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
 

(4)图二中e点与d点相比较,e点的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填“高”、“低”或“基本一致”).若在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光照强度由e变为d,则三碳酸C3 含量瞬间变化是
 
(填“减少”、“增多”或“不变”)
(5)若图一曲线A表示该植物A在35℃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5℃,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曲线a、b、c三点位置如何移动?
 
 
 

(6)据上表数据,若每天对A植物进行10小时光照、14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5℃的条件下,该植物能否正常生长?为什么?
 
,.若一天中的光照与黑暗时间长度相同,则在
 
℃温度下,植物一天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组成生物大分子的核心元素是(  )
A、碳B、氢C、氧D、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伸长,两者促进植物生长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植物细胞内能源物质
B、图中赤霉素对①过程起促进作用,对②过程也应该是促进作用
C、赤霉素促进茎秆伸长是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而实现的
D、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血糖的三个来源和去路,其中胰岛素影响的过程是(  )
A、抑制①②③,促进④⑤⑥⑦
B、只促进⑤⑥⑦
C、抑制②③,促进④⑤⑥⑦
D、只促进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bc段可表示东亚飞蝗数量的波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