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某沙漠气候干旱,物种稀少.如图是该沙漠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沙漠中有水区域与缺水区域分布的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2)图示的食物网中涉及响尾蛇的食物链有4.
(3)人们常捕捉响尾蛇以用于商业活动,若在某些区域内更加容易捕获响尾蛇,则说明响尾蛇种群的空间特征是集群分布.捕捉时人们常向蛇穴喷洒汽化汽油以引出响尾蛇,这种方法是根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设计的.
(4)经统计十年前该地区的德州角蜥种群数量为1800只,若在理想条件下德州角蜥毎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繁殖n代以后,预计德州角蜥的种群数量为1800(1+m)n只.但是现在人们发现,徳州角蜥的种群数量并没有达到理想条件下的数值,主要是因为受到了竞争、捕食、(寄生)等种间关系的影响.
(5)若该生态系统在一年时间内能量的输人和散失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则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大致相同.

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 解:(1)由于水分对生物群落分布造成的影响属于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2)图示的食物网中涉及响尾蛇的食物链有4条:仙人掌→收割机蚂蚁→蜥蜴→响尾蛇→山狗;仙人掌→收割机蚂蚁→蜥蜴→响尾蛇→老鹰;仙人掌→收割机蚂蚁→德州角蜥→响尾蛇→山狗;仙人掌→收割机蚂蚁→德州角蜥→响尾蛇→老鹰;
(3)某些区域内更加容易捕获响尾蛇,则说明响尾蛇种群的空间特征是集群分布;捕捉时人们常向蛇穴喷洒汽化汽油以引出响尾蛇,这种方法是根据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功能;
(4)德州角蜥种群数量为1800只,若在理想条件下德州角蜥毎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繁殖n代以后,预计德州角蜥的种群数量1800(1+m)n;自然状态下,生存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徳州角蜥的种群数量并没有达到理想条件下的数值,主要是因为受到了竞争、捕食等种间关系影响;
(5)生态系统在一年时间内能量的输人和散失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则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大致相同.
故答案为(1)水平
(2)4
(3)集群信息传递
(4)1800(1+m)n     竞争、捕食
(5)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利用显微计数板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总体积为
0.1mm3.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 99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进行观察计数.

(1)在实验中,某同学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加入计数板进行计数,记录数据;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③第七天再取祥计数,记录数裾,统计分析绘成曲线.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3处错误:
①应将酵母菌振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
②应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
③应连续7天,每天观察、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
(2)在实验前应该对计数板、吸管等器具进行灭菌处理.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稀释.
(4)如果观察到上图所示a、b、c、d、e5个中格共80个小格内共有酵母菌48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后有酵母菌2.4×108个;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你认为该怎么做?多次计数求平均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1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激素甲和激素乙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请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高浓度的激素甲和激素乙对侧芽的影响是促进和抑制
B.如图2所示,适宜浓度激素甲对细胞内的复制和转录过程有促进作用
C.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的变化,与相关基因的控制合成有关
D.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甲乙间的作用是共同进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1是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象,图2的曲线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按分裂过程判断图1中标号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细胞②分裂结束后形成的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
(2)细胞①与细胞③相比较,除细胞大小外,图中显示还有哪些明显区别?①含有同源染色体,③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减半
(3)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A和基因a的分离发生在初级卵母(或①)细胞,细胞③正常分裂结束后能产生1种基因型的细胞,基因型是AB或Ab或aB或ab.
(4)在图2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在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在图1①、②、③三图中,与b~c段相对应的细胞是图①和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
B.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细胞板
C.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的核膜内膜与内质网相连
D.植物的体细胞不具备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发酵的问题:
(1)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一、将野生菌培养一段时间后,用一定强度的紫外线照射,目的是进行诱变处理.
步骤二、制备选择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蔗糖(葡萄糖)和酸性物质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平板.添加以上物质的目的是保证发酵菌种的特定筛选环境.
步骤三、将诱变处理后的菌液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纯化.
(2)若要用酿造果酒装置酿造果醋,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温度和氧气.当缺少糖源时,其优势菌种能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变为醋酸.
(3)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影响腐乳的风味和质量的因素是盐的用量、酒的用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 (至少列举两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同位素标记法在光合作用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氧气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已知天然水、空气等物质中,99.76%的氧原子为16O,仅0.20%氧原子为18O.为确定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科研人员给小球藻提供标记水(18O含量为0.85%)、天然CO2,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然后测定其释放的氧气中18O的含量,若释放的氧气中18O的含量约为0.85%,则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源于水,为实验更为严密,可设置一对照实验,实验思路是给小球藻提供标记CO218O含量显著大于0.2%即可)、天然水,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然后测定其释放的氧气中18O含量.
(2)CO2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为研究光合作用中CO2的转化过程,在藻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实验开始后每隔一定的时间取样,立即加热杀死样液中藻类,对其细胞化学成分用纸层析法分离,将结果与已知标准比对,下图显示不同取样时间部分放射性产物的层析结果:各化合物在滤纸上位置不同是因为各化合物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光照30秒样品中出现含14C的葡萄糖,而两图中C3和C5变化不大,原因是暗反应中通过不断固定CO2产生C3,C3被经一系列变化,形成葡萄糖等产物,这一过程一部分的C3经过转化为C5(这一过程中同时产生C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辽宁大连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三期初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的操作属于灭菌的是

A.接种前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和工作台面

B.牛奶在80℃下煮15min以杀死其中的微生物

C.接种前灼烧接种环

D.通过紫外光或者喷洒石炭酸溶液处理实验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下列几种概念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