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效应T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 |
B. | 人体抵御流感病毒主要依靠细胞免疫 | |
C. | 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 | |
D. | 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需要被巨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
分析 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解答 解:A、效应T细胞可以产生淋巴因子,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A错误;
B、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人体抵御流感病毒主要依靠细胞免疫,B正确;
C、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C正确;
D、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考生能够熟练掌握细胞免疫的过程;明确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来自无机环境 | |
B. | 生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 |
C. | 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 |
D. | 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丰台区普通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综合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探究植物细胞膜的透性,某同学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进行下列实验:
(1)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
(2)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3)测量这些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不足,没有遵循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_原则。请你对上述实验中的不准确的操作重新进行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图中的曲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物质A能促进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有人认为:经过不同温度的处理是影响了细胞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的活性。请你借助上述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该观点是否正确。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与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 如图表示玉米胚CO2释放量的变化与氧含量的关系 | |
B. | ![]() 如图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0.3g/mL的尿素溶液中原生质体积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 |
C. | ![]() 如图表示当轮藻细胞外K+浓度大于0且小于m时,轮藻细胞内K+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 |
D. | ![]() 如图表示小球藻内含碳化合物的变化(0-m期间光照,m-n期间黑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BRr×bbrr | B. | BbRr×bbrr | C. | BBRR×bbrr | D. | BbRR×bbrr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 | B. | 由高度不育的植株发育而来 | ||
C. | 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发育而来 | D. | 由单倍体植株杂交发育而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二次免疫之所以强烈主要原因是体内存在的抗体种类和数量多 | |
B. | 过敏反应、风湿性心脏病都是因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 |
C. |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 |
D. | 记忆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够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