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在基因工程中通常需要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其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类似,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如右图示,包括三个基本反应步骤: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 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双链解离;②模板DNA与引 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结合形成DNA模板--引物结合物;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较多的目的基因.
(1)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结合形成DNA模板--引物结合物时所遵循的原则是
 

(2)在PCR技术中,引物的作用是
 

(3)从理论上推测,第三轮循环产物中含有引物B的DNA片段所占比例为
 

(4)下图表示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X的第一次循环产物.则至少需要在
 
轮循环产物中才能开始出现独立且完整的X基因.如果经过n次循环,则产物中①所示DNA分子数为
 


(5)用限制酶EcoRV、MboI单独或联合切割同一种质粒,得到DNA片段长度如下图(1kb即1000个碱基对),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画出质粒上EcoRV、MboI的切割位点.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专题:
分析: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适用于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已知的情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其原理是DNA复制,需要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以指数的方式扩增,即约2n.引物是一段短的单链RNA或DNA片段,可结合在核酸链上与之互补的区域,其功能是作为核苷酸聚合作用的起始点.
解答: 解:(1)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形成DNA模板--引物结合物.
(2)在PCR技术中,引物是一段短的单链RNA或DNA片段,可结合在核酸链上与之互补的区域,其功能是作为核苷酸聚合作用的起始点.
(3)根据PCR过程特点绘制PCR过程示意图,可知,以原来的每条母链为模板合成的两个新DNA分子中,只含有引物A或引物B,而以新合成的子链为模板合成新DNA分子时,两种引物都含有,故第四轮循环共产生8个DNA分子,其中含有引物B的分子只有7个,占
7
8

(4)
由图分析可知:
X基因第一次复制得到两个两种:①和②;
X基因第二次复制得到四个四种:①复制得①和③、②复制得②和④;
X基因第三次复制得到八个五种:①复制得①和③、③复制得③和⑤、②复制得②和④、④复制得④和⑤;
X基因第四次复制得到16个五种:①复制得①和③、两个③复制得两个③和两个⑤、两个④复制得两个④和两个⑤.两个⑤得到4个⑤.    
从上面的推测可知,第三轮循环产物中才能开始出现独立且完整的X基因,即⑤.如果经过n次循环,则产物中①所示DNA分子数为1个.
(5)单独用EcoRV可将质粒切成一段,说明在其上有一个EcoRV切点.单独使用MboI能将环状质粒切成2.5kb和11.5kb两段,说明在质粒章有两个MboI切点,且切点在2.5kb和11.5kb之间.两者共同使用时,环状质粒被切成三段,说明在质粒上共有三个切点,说明EcoRV的切点在5.5kb和6kb之间.
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1)碱基互补配对
(2)能与模板链碱基互补配对,引导并作为子链合成的起点
(3)7/8
(4)3     1
(5)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人进食淀粉食物后,发现肝糖元增加.在此生理过程中先后起分解、合成作用的消化腺为(  )
A、唾液腺、胃腺和肝脏
B、胃腺、肠腺与肝脏
C、唾液腺、肠腺和肝脏
D、胃腺、唾液腺与肝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研人员对温室大棚内栽种的油桃进行了相关研究:

甲图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叶龄的关系,A点表示幼叶成折叠状,B点表示叶片成熟并充分展开.乙图曲线1、2分别表示植物的实际光合量和净光合量.丙图表示自然种植的大棚和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油桃光合速率曲线.根据上述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图分析:
①新形成的嫩叶净光合速率较低,从光反应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导致_吸收光能少;从暗反应的角度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嫩叶呈折叠状,气孔开度少、
 
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少.
②CD段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最可能原因是
 
 

(2)由乙图分析:最有利于积累有机物的温度是
 
;假如植物生活在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环境中,则在温度达到
 
时,植物就不能生长.
(3)由丙图分析
①7-8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此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部位有
 

②分析两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人工施加CO2的最佳时间是
 
时,两个大棚同时通风的时间是
 
时.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乙肝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俗称二对半)是检查乙肝病毒(HBV)感染最常用的血清学标记.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简称表面抗体,人自然感染后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均可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它来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核心抗体(抗-HBc),虽然核心抗原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抗-HBc是病毒感染的标志之一.我国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目前使用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是由重组酵母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经加工后制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体检时发现血清中有抗-HBs,能否说明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说明理由
 

(2)重组乙肝疫苗是将
 
导入酵母菌细胞后的表达产物.
(3)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血液中转氨酶的含量常作为诊断肝炎的一个重要指标,肝炎患者血液中转氨酶浓度升高的原因是
 

(4)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乳汁、精液中,因此推测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染途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材料一:科学家已经证明禽流感病毒基因由8个负链RNA片断组成.这8个片段编码病毒蛋白.病毒的RNA分为三类,即正链RNA〔(+)RNA〕、负链RNA〔(-)RNA〕和逆转录RNA,分别存在于三种不同类型的病毒中.正链RNA能与核糖体结合,具有mRNA 功能;负链RNA必须在病毒颗粒携带的转录酶的作用下转录成(+)RNA才具有mRNA 功能;逆转录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整合到寄主的DNA中,再转录合成Mrna.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禽流感病毒有许多变异类型的主要原因是:
 

(4)禽流感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进行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可概括为:(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材料二:1993年美国Mcrok实验室的几位科学家用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片段经肌肉注射到小鼠体内,出乎意料的发现小鼠增强了免疫力.于是有人提出了“RNA疫苗”这个新概念,这个概念的出现是免疫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请据此回答:
(5)“RNA疫苗”在人体细胞内表达合成的蛋白质是抗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到模型构建的方法
B、科学家探究细胞膜结构特点的实验用到同位素标记法
C、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用到了核移植的方法
D、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论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
B、水稻细胞中的中心体参与细胞有丝分裂
C、人的浆细胞和骨髓造血干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D、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群落演替到顶级阶段时,各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能保持相对稳定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个重要功能
D、不同物种的共同进化,形成了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剪取2~3mm洋葱根尖制作装片的操作步骤(“+”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如表所示.则甲、乙、丙对应如图所示区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
实验人员 操作 观察区域
解离 漂洗 染色 压片
- + + + b
+ + - + b
+ + + + d
A、细胞重叠、染色体未着色、细胞呈正方形且排列紧密
B、细胞分散、染色体着色、细胞呈长方形且有根毛
C、细胞重叠、染色体未着色、细胞呈长方形且有根毛
D、细胞分散、染色体着色、细胞呈正方形且排列紧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