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二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A. 两者的R基组成不同 B. 酪氨酸的氨基多
C. 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 D. 精氨酸的羧基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9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___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填“α”“β”或“γ”)___________位上。
(3)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9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9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性改变
B.RNA聚合酶降低了某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遗传信息由mRNA流向tRNA
D.基因的两条链分別作模板进行转录,可提高翻译的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9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和光照会影响CO2的同化速率
B.光合作用中O2的产生发生在光反应阶段
C.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不参与暗反应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可利用CO2和H2O合成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9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小麦的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___________育种方式,A→B→C的途径表示_______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而通过该过程出现优良性状也是不容易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C、F方法用的是同一种药剂其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
(4)由G→J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9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B.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的
D.对生物种群来说基因突变可丰富种群的基因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DNA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的,如果放射性完全标记的1个双链DNA分子在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复制两次,那么所产生的4个DNA分子的特点是( )
A.部分DNA分子含有放射性
B.全部DNA分子含有放射性
C.所有分子的一条链含有放射性
D.所有分子的两条链都没有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