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某同学通过学习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认识到:R型菌能转化为S型菌的原因是在S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DNA。那么,S型菌能转化为R型菌吗?如果能,则R型菌体内的“转化因子”又是什么呢?。他设计了两个模仿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材料:肺炎双球菌的两个品系:S型菌若干,R型菌若干;小鼠若干;固体培养基;蒸馏水。

仪器:培养皿若干;一次性注射器若干;细菌分离设备(可将细菌的各种物质分离开来)、酒精灯、试管等。

实验一:探究R型菌体内是否有“转化因子”。

(1)实验步骤:

①将R型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

②将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得败血症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后的R型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

④将活的S型菌和加热杀死后的R型菌混合后注入小鼠,小鼠得败血症死亡。

(2)实验结果:④中的小鼠不死,S型菌不能转化为R型菌。

(3)实验结论:R型菌体内没有“转化因子”。

你认为该同学的实验结论证据充足吗?如不充足,应补充什么实验步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二:探究“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

假设通过上述补充实验观察到了S型菌转化为R型菌的现象,他又模拟艾弗里的实验来探究R型菌体内的“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①将R型菌分离后得到了它的DNA,蛋白质,糖类、脂类物质。

②将等量的培养基分装于A、B、C、D三个培养皿中,在A培养皿中接种活的S型菌和R型菌的DNA,在B培养皿中接种活的S型菌和R型菌的蛋白质,在C培养皿中接种活的S型菌和R型菌的多糖,在D培养皿中接种活的S型菌和R型菌的脂类物质,将A、B、C、D放入25℃恒温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培养皿。

(3)实验结果:A和B均出现了光滑型和粗糙型菌落,C和D中只出现了光滑型菌落。

(4)实验结论:R型菌的DNA和蛋白质均为“转化因子”

我们认为该同学的实验结果有误,可能的原因是:

Ⅰ、                                                                       

Ⅱ、                                                                       

Ⅲ、                                                                        

实验一:不足。补充实验步骤如下:④抽取③中死亡小鼠的血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记录菌落的特征。

实验二:实验原理:将R型菌的DNA、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物质完全分离开来,分别和S型菌混合培养,观察各种物质在遗传中的作用。

Ⅰ、提取的R型菌的蛋白质不纯,混有少量的DNA。

Ⅱ、B中培养基感染了R型菌。

Ⅲ、S型菌产生变异成了R型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高一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新人教版必修2) 新人教版 题型:071

(思维拓展题)某同学通过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学习认识到:R型细菌能转化为S型细菌的原因是在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DNA。那么,S型细菌能转化为R型细菌吗?如果能,则R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也是DNA吗?他设计了两个模拟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材料:肺炎双球菌两品系(S型细菌若干、R型细菌若干)、小鼠若干、固体培养基、蒸馏水。

  仪器:培养皿若干、一次性注射器若干、细菌分离设备(可将细菌的各种物质分离开来)、酒精灯、试管等。

  实验一:探究R型细菌体内是否有“转化因子”。

(1)实验步骤及结果:

①将R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

②将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致病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后的R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

④将活的S型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致病死亡。

(2)实验结论:S型细菌未转化为R型细菌,R型细菌体内没有“转化因子”。

该同学的实验结论证据充足吗?________。如不充足,应补充什么实验步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________。

假设通过上述补充实验观察到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的现象,他又模拟艾弗里的实验来探究R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

  实验二:探究“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

(1)实验原理(设计思路):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将R型细菌分离后得到它的DNA、蛋白质、糖类、脂质。

②将等量的培养基分装于A、B、C、D四个培养皿中,在A中接种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的DNA,在B中接种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的蛋白质,在C中接种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的多糖,在D中接种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的脂质,将A、B、C、D四个培养皿放入25℃恒温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特征。

(3)实验结果:A中出现了光滑型和粗糙型菌落,B、C和D中只出现了光滑型菌落。

(4)实验结论:R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我们认为该同学获取实验结论的证据尚不够充分,请补充增强结论可靠性的实验: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09-2010学年天津市天津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9分)某同学在学习了植物生命活动后设计了两组实验,实验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问题

(1)图甲反映的是植物的       性,感受刺激的部位是  ,发生反应的部位是        
(2)甲图中,胚芽鞘所以发生弯曲生长是因为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向      一侧转移,导致       一侧生长快。乙图中盖玻片的作用是                        
(3)我们认为通过图甲还不能说明单侧光照是引起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必要条件,若要证明单侧光照是植物弯曲生长所必需的,还需设置一组实验。设置的实验与甲相比有什么特点?                                           
(4)下列叙述中,与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及实验现象无关的有     (不定项选择)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能够运输B.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尖端是胚芽鞘生长和弯曲必不可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河南五校2010届高三模拟联考理综试题(生物) 题型:综合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做了两项专题研究。请根据有关信息和原理回答问题:    

(1)该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素进行了认真考查。下面是他们有关的考察内容和相关建议:

①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农民对此具体会采取哪些措施?                              

②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图一所示的食物关系:假如一条1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按能量流动的最高效率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      kg。

③收获季节,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作物秸秆。针对这一现象, 该小组的同学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替代塑料地膜。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在于                                                                         

④某农民因不慎使用了假化肥导致农作物迅速死亡。研究小 组的同学对农田中的植物数量进行了统计并画出了如图二所示的曲线。请在图二中画出该农田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在数量上的变化趋势,并注明各曲线的名称。

(2)他们调查发现,农田生态系统有两个突出问题:鼠害严重,虫害频繁。

①假如让你查明上述两个问题,应采取的调查方法是                               

②有人尝试“引蛇灭鼠”,取得较好的效果,这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月考题 题型:读图填空题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素进行了认真考察。下面是他们有关的考察内容和相关建议:
(1)夏季,农民经常在田地里除草、灭虫。请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2)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下图的食物关系:假如一条1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按能量流动最高效率计算。此时该蛇共需植物______kg。
(3)收获季节,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农作物秸秆,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这种膜在土壤中1~2个月就会被分解掉,分解该“地膜”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叫_________。
(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说,对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同学绘制的图中还缺少______和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